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过程

被引:44
作者
刘树根
秦川
孙玮
王国芝
徐国盛
袁海锋
张长俊
张志敬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油气藏; 成藏过程; 震旦系;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时代老、埋藏深,天然气藏形成经历了生气中心(古油藏和未成藏石油的富集区)-储气中心(古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保气中心(现今气藏和未成藏天然气及水溶气的富集区)的变换过程。生气中心是储气中心的主要"气源"、储气中心是现今保气中心的主要"气源"。生气中心的形成受控于烃源岩所在部位的生烃中心(烃源灶)。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藏的形成是在多期构造作用控制下由油气的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决定的。油气能否成藏和保存下来的关键取决于烃源是否丰富和保存条件是否较佳,即具有源盖联合控烃控藏的特征。生烃中心受控于盆地的原型格局,形成后其空间位置即无变动性;而其余三中心受构造作用的控制而变动性较易和较大。因此,"三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威远-资阳震旦系灯影组气田的成藏过程是典型的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短距离(30km)移位的耦合关系;川东南丁山-林滩场震旦系灯影组古油气藏的形成及破坏过程是典型的缺乏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79 / 88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四川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成藏模式 [J].
孙玮 ;
刘树根 ;
徐国盛 ;
王国芝 ;
袁海锋 ;
黄文明 .
岩石学报, 2011, 27 (08) :2349-2361
[2]   盆山结构与油气分布——以四川盆地为例 [J].
刘树根 ;
邓宾 ;
李智武 ;
孙玮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621-635
[3]   四川威远震旦系与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附视频 [J].
孙玮 ;
刘树根 ;
王国芝 ;
徐国盛 ;
罗志立 ;
韩克猷 ;
袁海锋 ;
黄文明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5) :481-489
[4]  
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processes of upper Sinian oil-gas pools in the Dingshan-Lintanchang structural belt, southeast Sichuan Basin, China[J]. Liu Shugen , Zhang Zhijing, Huang Wenming, Wang Guozhi, Sun Wei, Xu Guosheng, Yuan Haifeng, Zhang Changjun and Deng B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ichuan 610059, China.Petroleum Science. 2010(03)
[5]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 [J].
陈宗清 .
中国石油勘探, 2010, 15 (04) :1-14+18
[6]   川东南丁山构造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 [J].
孙玮 ;
刘树根 ;
王国芝 ;
徐国盛 ;
雍自权 ;
黄文明 .
地质科技情报, 2010, 29 (01) :49-55
[7]   川东南丁山-林滩场构造灯影组热液白云岩特征 [J].
宋光永 ;
刘树根 ;
黄文明 ;
王国芝 ;
陈翠华 ;
马文辛 ;
张长俊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706-715
[8]   四川盆地震旦系与中伊朗盆地第三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比较性研究 [J].
张志敬 ;
刘树根 ;
孙玮 ;
黄文明 ;
夏在连 ;
张长俊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6 (06) :716-727
[9]   海相碳酸盐岩区油气保存条件的古流体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盆地中部下组合为例 [J].
王国芝 ;
刘树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631-644
[10]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层孔洞形成机理与胶结充填物特征研究 [J].
黄文明 ;
刘树根 ;
张长俊 ;
王国芝 ;
徐国盛 ;
雍自权 ;
马文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05) :449-45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