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检测极端降水过程的EID方法确定梅雨雨期

被引:5
作者
袁典 [1 ,2 ]
陆尔 [1 ]
赵玮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 哈尔滨市气象局
关键词
梅雨; 雨期的确定; EID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梅雨期是江淮流域夏季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段。先前研究提出的从时域上寻找极端降水过程的EID方法,可用来确定梅雨雨期的开始和结束及梅雨的强度。该方法含有一个介于0~1之间的可调参数a,通过对其设定不同的值,可确定出一年中不同时间尺度的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段(雨期)。以南京的梅雨为例,通过试验将参数a取值为0.10,用EID方法获得了气候态的梅雨雨期,它于6月19日开始,7月12日结束,这大体与传统认定的梅雨期相符。对于逐年梅雨雨期的确定,情况稍有复杂。在用同样的方法确定出各年的强降水时段后,在62 a里去掉了12个异常的年份,包括雨期太长和太短、及太早和太晚的年份。然后对其余50个梅雨较为典型的年份进行平均。结果显示,平均的入梅日期为6月24日,平均的出梅日期为7月14日,平均雨期为20 a,这也大体与传统认定的结果相符。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新标准下江淮梅雨特征的分析 [J].
陈旭 ;
李栋梁 .
气象科学, 2016, 36 (02) :165-175
[2]   2015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J].
廖要明 ;
王凌 ;
王遵娅 ;
叶殿秀 ;
周兵 ;
侯威 ;
王有民 ;
朱晓金 ;
黄大鹏 ;
赵珊珊 ;
钟海玲 ;
王阳 ;
李莹 ;
姜允迪 ;
曾红玲 .
气象, 2016, 42 (04) :472-480
[3]   中国大陆降水时空变异规律——I.气候学特征 [J].
任国玉 ;
战云健 ;
任玉玉 ;
陈峪 ;
王涛 ;
柳艳菊 ;
孙秀宝 .
水科学进展, 2015, 26 (03) :299-310
[4]   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 [J].
丁一汇 ;
孙颖 ;
刘芸芸 ;
司东 ;
王遵娅 ;
朱玉祥 ;
柳艳菊 ;
宋亚芳 ;
张锦 .
大气科学, 2013, 37 (02) :253-280
[5]   全球变暖形势下中国陆表水分的变化 [J].
张文君 ;
谭桂容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5) :550-563
[6]   江淮梅雨区域入、出梅划分及其特征分析 [J].
黄青兰 ;
王黎娟 ;
李熠 ;
何金海 .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5) :749-756
[7]   南京梅雨特征量统计分析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 [J].
叶香 ;
刘梅 ;
姜爱军 ;
张蓬勃 ;
金琼 .
气象科学, 2012, 32 (04) :451-458
[8]   近50a南京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 [J].
毛宇清 ;
吴海英 ;
裴海瑛 ;
何鹏程 ;
刘冬晴 .
气象科学, 2012, 32 (06) :646-652
[9]   “0907”长江下游梅雨锋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J].
赵娴婷 ;
苗春生 ;
于波 .
气象科学, 2012, 32 (02) :194-201
[10]   江淮梅雨期各类降水的变化分析 [J].
武芳 ;
刘海文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2, 27 (01) :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