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太湖湖滨生态修复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梯度分布
被引:5
作者:
沈忱
[1
]
刘茂松
[1
]
徐驰
[1
]
汤浩
[1
]
王磊
[2
]
黄成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滨岸带;
大型底栖动物;
生境梯度;
摄食功能类群;
冗余分析;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2.0187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10—2011年对太湖贡湖湾湖滨带生态修复区滨岸挺水植物带(Ⅰ)、湾相沉水植物带(Ⅱ)和堰外开敞水体(Ⅲ)3个滨岸生境梯度带的水质状况和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发现底栖动物13科18种,其中仅出现于1个生境梯度带的物种7个;在其余的11个物种中,有5个种群的密度在生境梯度带间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发现,按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类群的相对比例,刮食者相对丰度在带Ⅰ最高,收集者在带Ⅱ最高,滤食者在带Ⅲ最高,不同生境梯度带间底栖动物的摄食功能类群构成存在显著差异。对底栖动物相对丰度和水环境参数的冗余分析显示,环节动物和昆虫与DO、NO3--N和PO43--P浓度正相关,软体动物则与NO3--N和PO43--P负相关,一些腹足类对低DO耐受能力较强,与NH4+-N和COD正相关。修复区3个梯度带水动力条件、水质状况和底质类型的差异性对底栖动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形成了生活习性、摄食特征等显著不同的3个底栖动物群落。
引用
收藏
页码:1186 / 1193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