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黄曲霉毒素B1高效快速检测微柱的研制

被引:23
作者
肖志军 [1 ]
李培武 [2 ]
张文 [2 ]
谢立华 [2 ]
丁小霞 [2 ]
马良 [2 ]
吴文华 [1 ]
刘锴 [1 ]
机构
[1]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亲和微柱; 研制; 快速检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07.4 [食品的微生物检验];
学科分类号
083201 ;
摘要
研制并比较了7种不同类型的黄曲霉毒素B1纯化微柱,优选出AFTB1-Ⅰ亲和微柱,具有分离高效、操作简便适于快速检测的特点。设计出与微柱净化配套使用的半自动化负压装置,可简化净化操作步骤、缩短操作时间。对亲和微柱的进样条件、淋洗条件、洗脱条件、流速、结合容量、加标回收率、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柱的结合容量>25μg/kg,不同水平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0.00%91.50%。不同批次微柱的加标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为1.76%,无显著差异。同时,采用现有国标方法,利用本实验研制的亲和微柱对实际样品净化,不同水平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0.00%92.00%,能满足国标检测限量范围内粮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335 / 3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粮油产品黄曲霉毒素B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李培武 ;
马良 ;
杨金娥 ;
张文 ;
杨春洪 ;
杨湄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5, (02) :77-81
[2]   聚丙烯酰胺固相微球与黄曲霉毒素B1抗体偶联条件的研究 [J].
杨春洪 ;
李培武 ;
张文 ;
杨金娥 ;
丁小霞 ;
刘学群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5, (02) :62-65
[3]   哪种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最好 [J].
马占峰 .
监督与选择, 2005, (04) :68-68
[4]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J].
刘作新 ;
高军侠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2) :223-226
[5]   黄曲霉毒素B1分析方法 [J].
刘家珍 ;
刘芮 ;
姚军 .
职业与健康, 2002, (03) :39-40
[6]   黄曲霉毒素分析的免疫亲和柱法简介 [J].
王雄 .
检验检疫科学, 2001, (01) :61-61
[7]   免疫亲和─荧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J].
张鹏 ;
顾正志 ;
李震海 ;
张艺兵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0, (06) :677-678
[8]   薄层层析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方法的改进 [J].
王宏亮 .
粮食与饲料工业, 1998, (01) :42-44
[9]   黄曲霉毒素分析方法进展 [J].
潘中华,徐燕芳,成恒嵩 .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5, (02) :30-33+49
[10]   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柱的制备研究 [J].
李卫岗 ;
鲁长豪 ;
叶梅君 ;
肖志芳 ;
王光建 .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2, (06) :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