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辽宁主汛期暴雨过程副高、急流及层结特征分析

被引:17
作者
陈传雷 [1 ,2 ]
孙欣 [2 ]
李玉鸣 [2 ]
卢娟 [3 ]
张宁娜 [2 ]
张楠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沈阳中心气象台
[3] 辽宁省气象局
关键词
暴雨; 副热带高压; 低空急流; 高空急流;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3.01.027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辽宁逐日降雨量、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副热带高压等资料,对2010年6—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界、西界和高、低空急流及层结结构的特征与6次暴雨过程的起止时间、降雨强度、降雨性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7—8月110°~130°E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线在81%的时间较常年同期偏北,平均副高脊线位置较常年偏北了2.7°;6次暴雨发生期间,副高脊线均位于27°~35°N之间,130°E附近副高588dagpm线北界均位于38°~45°N之间,35°N附近副高588dagpm线西界均位于110°~130°E之间;强降雨主要出现在850hPa低空急流建立下,200hPa高空急流发展到最强后、强度逐渐减弱、急流核逐渐南下的过程中;在分析特征的基础上,凝练预报指标,为今后类似的区域性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一次连续暴雨的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分析 [J].
刘运成 .
气象科技, 2011, 39 (06) :796-802
[2]   一次东风波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曹楚 ;
王忠东 .
气象科技, 2011, (03) :308-314
[3]   广东两次特大暴雨成因的诊断对比 [J].
管勇 ;
刘玉明 ;
胡丽华 ;
梁敏妍 ;
杨群娜 .
气象科技, 2010, 38 (05) :565-571
[4]   2008年8月末湖北连续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 [J].
张端禹 ;
王明欢 ;
陈波 .
气象, 2010, 36 (02) :48-53
[5]   低空急流在副高西北侧连续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J].
顾清源 ;
肖递祥 ;
黄楚惠 ;
师锐 ;
陈茂强 .
气象, 2009, 35 (04) :59-67
[6]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对华北盛夏降水的影响 [J].
段丽瑶 ;
荣艳淑 ;
梁平德 .
气象科技 , 2008, (03) :273-276
[7]   中国雨季的气候学特征 [J].
王遵娅 ;
丁一汇 .
大气科学, 2008, (01) :1-13
[8]   辽宁雨季和多雨季标准的划分研究 [J].
孙欣 ;
陈传雷 ;
卢娟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05) :62-66
[9]   2003年渭河流域5次致洪暴雨过程的水汽场诊断分析 [J].
武麦凤 ;
王旭仙 ;
孙健康 ;
高菊霞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2) :225-231
[10]   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副高三维结构对比分析 [J].
金荣花 ;
蒙嘉川 ;
裴海瑛 .
气象, 2007, (04) :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