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垂向和侧向倒灌运移条件及其聚集规律的差异性

被引:13
作者
丛琳
赵天琦
刘洋
胡欣蕾
王伟方
机构
[1] 东北石油大学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油气; 垂向倒灌; 侧向倒灌; 运移条件; 聚集规律; 差异性;
D O I
10.13247/j.cnki.jcumt.00049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和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中浅层为例,对油气垂向和侧向倒灌运移条件及聚集规律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在系统阐述油气侧向倒灌运移所需条件和聚集规律的基础上,从油气运移所需动力条件和聚集分布部位上探讨了二者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垂向和侧向倒灌运移所需条件不同,油气垂向倒灌运移所需条件是上覆源岩具有超压和发育输导断裂,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古超压约为5 MPa,大于所有遇到的各种阻力之和,且发育有大量SN向展布、断裂密度为0.5~1.8条/km的输导断裂;而油气侧向倒灌运移条件是受到上覆区域性盖层的阻挡,油气不能通过断裂穿过区域性盖层向上运移.垂向和侧向倒灌运移油气聚集规律也不同,垂向倒灌运移油气聚集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主要聚集在顶部储层中,而侧向倒灌运移油气则主要聚集在区域性盖层之下高的砂地比地层中;垂向倒灌运移油气主要聚集在输导断裂下盘,而侧向倒灌运移油气则主要聚集在输导断裂上盘.
引用
收藏
页码:951 / 9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南堡凹陷不同相态天然气成因联系及勘探意义 [J].
柳波 ;
贾梦成 ;
吕延防 ;
董月霞 ;
付广 ;
史集建 ;
刘哲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6, 45 (01) :87-95
[2]   凹陷向斜区油气滞留成因机制及成藏模式——以松辽盆地古龙向斜葡萄花油层为例 [J].
刘宗堡 ;
宗寿魁 ;
姜崇 ;
付晓飞 ;
吕延防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5, (01) :76-85
[3]   不同类型断—砂配置输导的油气特征及成藏控制作用 [J].
孙建军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3, 37 (01) :57-63+90+8
[4]   凹陷区上生下储油侧向运移模式及油聚集——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为例 [J].
付广 ;
冯赫青 .
岩性油气藏, 2012, 24 (03) :11-14+60
[5]   源外斜坡区断裂对油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以松辽盆地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为例 [J].
王有功 ;
付广 ;
刘阿男 ;
申家年 ;
庚琪 .
地质论评, 2011, 57 (01) :101-108
[6]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源断裂的再认识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J].
付广 ;
王有功 ;
袁大伟 .
石油学报, 2010, 31 (05) :762-766+773
[7]   三肇凹陷青一段油气向扶杨油层“倒灌”运移的最小超压及其研究意义 [J].
于润涛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 34 (03) :11-13+64+121
[8]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J].
张雷 ;
卢双舫 ;
张学娟 ;
付广 ;
刘国志 ;
何欣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 40 (03) :491-502
[9]   大型凹陷向斜区油气倒灌式成藏——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为例 [J].
刘宗堡 ;
付晓飞 ;
吕延防 ;
付广 ;
庞磊 .
地质论评, 2009, 55 (05) :685-692
[10]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气“倒灌”运聚成藏规律研究 [J].
付晓飞 ;
平贵东 ;
范瑞东 ;
刘宗堡 .
沉积学报, 2009, 27 (03) :55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