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源断裂的再认识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35
作者
付广
王有功
袁大伟
机构
[1]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三肇凹陷; 扶杨油层; 源断裂; “倒灌”运移; 油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通道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源断裂不是过去认为的从青一段底(T2)断至嫩三段底的断裂,而应为上部消失于青一段源岩中的T2断裂。这些断裂主要为坳陷期活动的断裂和断陷期形成、坳陷期继续活动的断裂,在整个凹陷分布广泛。三肇凹陷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距离主要受青一段源岩古超压值与油"倒灌"运移阻力差的控制,同时还受到被T2源断裂错断的扶杨油层砂泥组合关系的影响。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的实际距离可达到300m,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油田区域内。T2源断裂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在:T2源断裂发育区控制油聚集区域;T2源断裂发育程度控制着油"倒灌"运移的距离;T2源断裂附近高断块圈闭有利于油聚集成藏;距T2源断裂的距离控制着油井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762 / 766+773 +7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松辽盆地宋站南地区扶杨油层运聚成藏机制及主控因素 [J].
王雅春 ;
赵金涛 ;
王美艳 .
沉积学报, 2009, 27 (04) :752-759
[2]   源岩、超压和断裂空间匹配对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成藏的控制作用 [J].
王雅春 ;
王胜男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 (04) :656-661
[3]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气“倒灌”运聚成藏规律研究 [J].
付晓飞 ;
平贵东 ;
范瑞东 ;
刘宗堡 .
沉积学报, 2009, 27 (03) :558-566
[4]   源外上生下储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以松辽盆地尚家地区泉二段为例 [J].
付广 ;
李晓伟 .
岩性油气藏, 2009, 21 (01) :1-5
[5]   源外鼻状构造区油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作用——以松辽盆地尚家地区为例 [J].
付广 ;
王有功 .
地质论评, 2008, (05) :646-652
[6]   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及其研究意义 [J].
付广 ;
王有功 .
沉积学报, 2008, (02) :355-360
[7]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及其以西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运移特征 [J].
施立志 ;
吴河勇 ;
林铁锋 ;
吴海波 ;
王始波 ;
王卓卓 .
石油学报, 2007, (06) :21-26+31
[8]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的基本特征 [J].
李建忠 ;
赵文智 ;
胡素云 ;
杨涛 ;
董大忠 .
石油学报, 2007, (01) :14-19
[9]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 [J].
邹才能 ;
贾承造 ;
赵文智 ;
陶士振 ;
谷志东 ;
侯启军 ;
赵占银 ;
宋立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25-130
[10]   大庆长垣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勘探潜力分析 [J].
林景晔 ;
张革 ;
杨庆杰 ;
郝爱宏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3) :16-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