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酚酸酯治疗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28
作者
胡伟新
陈欣
姚小丹
唐政
陈惠萍
刘志红
黎磊石
机构
[1]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
关键词
霉酚酸酯; 血管炎; 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92.9 [其他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 (MMF)对活动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 :1 5例微型多血管炎(MPA) ,1例Wegener肉芽肿伴有严重活动性肾血管炎及 3例寡免疫性坏死性新月体肾炎患者 ;1 2例表现为急进性肾炎 (4例需血透 ) ,7例为慢性肾衰 ,肾活检显示大量新月体形成 [2 1 6 %~ 1 0 0 % ,平均 (59 2± 2 1 2 ) % ]。采用MMF1 5~ 2 0g/d联合激素治疗。疗效分为缓解 (SCr恢复正常 ,尿蛋白 <1 0g/d ,无活动性尿沉渣及肾外血管炎活动 ) ,部分缓解和无效 (SCr升高或持续需要透析治疗或存在肾外血管炎的活动 )。  结果 :2例患者在治疗初期因并发肺炎而退出治疗。 1 7例MMF治疗 2~ 34个月 ,平均 (1 0 5± 8 8)个月 ,血管炎活动性均得到控制。 8例 (42 1 % )经MMF治疗 (8 0± 2 9)个月获得缓解 ;7例获得部分缓解 (36 8% ) ;4例无效 (2 1 2 % )。 4例需透析的患者MMF治疗后 2例摆脱透析 ,其中 1例获得缓解 ,另外 2例MMF治疗 2个月仍未摆脱透析而停止MMF治疗。 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患者在病情获得缓解或部分缓解后 ,1例血清ANCA转阴 ;4例ANCA滴度下降。 5例在治疗 1~ 6个月进行重复肾活检 ,发现细胞性及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比例显著减少 ,血管坏死性病变消失。肾小球内VCAM 1表达基本消失。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5+149 +1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霉酚酸酯抑制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 [J].
黄海东 ;
刘志红 ;
刘浩 ;
陈朝红 ;
刘栋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2, (02) :116-120
[2]   霉酚酸酯治疗35例Ⅳ型狼疮性肾炎的长期随访 [J].
胡伟新 ;
刘志红 ;
唐政 ;
姚小丹 ;
王庆文 ;
沈克勤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1, (01) :8-12
[3]   霉酚酸酯治疗免疫性肾小球疾病 [J].
胡伟新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0, (03) :277-281
[4]   霉酚酸酯及地塞米松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J].
刘浩 ;
刘志红 ;
黄海东 ;
陈朝红 ;
李颖健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0, (01) :48-51
[5]   霉酚酸酯与间断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疗效的比较 [J].
胡伟新 ;
陈惠萍 ;
唐政 ;
王庆文 ;
沈克勤 ;
刘志红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0, (01) :3-8
[6]   霉酚酸酯治疗Ⅲ型新月体肾炎(附3例报道) [J].
胡伟新 ;
唐政 ;
程震 ;
章海涛 ;
陈惠萍 ;
刘志红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9, (04) :323-326
[7]   不同类型新月体肾炎肾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刘志红 ;
周虹 ;
宦红娣 ;
陈惠萍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8, (05) :23-24+28-29+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