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翻译”还是“不可译”——试与邱懋如教授商榷

被引:46
作者
贾影
机构
[1]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
关键词
不可译; 零翻译; 不可通约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59 [翻译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对“不可译”现象翻译界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引入“不可通约性”来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述,认为:不应该引入“零翻译”概念,而应承认“不可译”的存在,因为从本质上看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导致了翻译上的“不可译”;承认“不可译”、并非消极逃避译事挑战,而是实事求是,并且有利于翻译理论建设,有利于节省译者的时间和精力,也有利于译者翻译技巧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7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不可译性——理论反思与个案分析 [J].
王宾 .
中国翻译, 2001, (03) :8-16
[2]   可译性及零翻译 [J].
邱懋如 .
中国翻译, 2001, (01) :24-27
[3]   英汉翻译中的信息转换 [J].
张美芳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05) :374-379+400
[4]   关于翻译学论争的思考 [J].
吴义诚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7, (05) :67-74
[5]   “Dragon”是不是“龙”? [J].
宗福常,王菊泉 .
外语研究, 1996, (01) :45-47
[6]  
科学的哲学[M]. 商务印书馆 , (美)W.H.沃克迈斯特(W.H.Werkmeister)著, 1996
[7]  
科学史及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M]. 商务印书馆[英]W·C·丹皮尔 著,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