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巢湖—庐江段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圈减薄过程

被引:27
作者
谢成龙 [1 ]
朱光 [1 ]
牛漫兰 [1 ]
柳小明 [2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早白垩纪; 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圈减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本文报道了郯庐断裂带巢湖—庐江段上白垩纪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 Sr-Nd-Pb 同位素特征。研究区火山岩 SiO2含量为50.2%~75.2%,主要为基性岩和偏酸性岩类。样品富钾、贫钠、偏碱性(σ平均5.36),明显富集 LILEs、LREEs,相对亏损 HFSEs,具有弱的 Eu 负异常(δEu 平均0.70)及富集的 Sr-Nd-Pb 同位素组成(ISr=0.7054~0.7090,εNd(t)=-5.2~-17.6)。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具有多源与源区多变的特征,早期基性岩(125Ma)的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北克拉通地幔,兼有下地壳的贡献;流纹岩(120Ma)主要是地热异常背景下华北中、下地壳源区熔融的结果;粗面岩(100Ma)为华北下地壳和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岩浆的混合结果;晚期基性岩(93Ma)的源区主要为华北岩石圈地幔,兼有软流圈和下地壳物质的贡献。这些岩浆活动是在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背景下、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中发生的,深部软流圈上涌使断裂带内的地温升高而造成了岩石圈的部分熔融,其具体岩浆过程指示了详细的岩石圈减薄过程。其中120Ma 时期的流纹岩喷发指示断裂带内地壳出现了最高的地温与最浅的等温面,应对应减薄的峰期;而93Ma 时期的基性岩喷发反映了深部开始出现了软流圈的部分熔融。一系列现象均指示,郯庐断裂带是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岩石圈强减薄带,是热流与岩浆上升的有利通道,也是发生强烈岩石圈地幔交代与置换的场所。
引用
收藏
页码:1823 / 183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庐枞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的起源、演化及形成背景 [J].
袁峰 ;
周涛发 ;
范裕 ;
陆三明 ;
钱存超 ;
张乐骏 ;
段超 ;
唐敏慧 .
岩石学报, 2008, 24 (08) :1691-1702
[2]   郯庐断裂带巢湖—庐江段晚中生代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附视频 [J].
谢成龙 ;
朱光 ;
牛漫兰 ;
王勇生 ;
向必伟 ;
胡召齐 .
地质科学, 2008, (02) :294-308
[3]   庐枞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J].
谢智 ;
李全忠 ;
陈江峰 ;
高天山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2) :235-249
[4]   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Pb-Sr-Nd同位素特征和岩浆源区中下地壳物质贡献附视频 [J].
李全忠 ;
谢智 ;
陈江峰 ;
高天山 ;
喻钢 ;
钱卉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2) :297-310
[5]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火山岩的K-Ar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牛漫兰 ;
谢成龙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向必伟 .
地质科学, 2007, (02) :382-387
[6]   大别山东端郯庐断裂带由走滑向伸展运动转换的Ar-Ar年代学记录 [J].
王勇生 ;
朱光 ;
宋传中 ;
刘国生 ;
向必伟 ;
李长城 ;
谢成龙 .
地质科学, 2006, (02) :242-255
[7]   郯庐高压走滑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40Ar/39Ar定年 [J].
朱光 ;
谢成龙 ;
王勇生 ;
牛漫兰 ;
刘国生 .
岩石学报, 2005, (06) :1687-1702
[8]   长江中下游地区蝌蚪山晚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岩石圈地幔性质与演化的制约 [J].
闫峻 ;
陈江峰 ;
谢智 ;
杨刚 ;
喻钢 ;
钱卉 .
地球化学, 2005, (05) :455-469
[9]   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性质、组成、富集过程及其形成机理 [J].
张宏福 ;
周新华 ;
范蔚茗 ;
孙敏 ;
郭锋 ;
英基丰 ;
汤艳杰 ;
张瑾 ;
牛利锋 .
岩石学报, 2005, (04) :1271-1280
[10]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 [J].
朱光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勇生 ;
谢成龙 ;
李长城 .
地质学报, 2005, (03) :30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