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2 条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来自构造节理分析的证据
被引:33
作者:
任收麦
[1
]
葛肖虹
[2
]
刘永江
[2
]
乔德武
[1
]
尹成明
[3
]
Franz NEUBAUER
[4
]
Johann GENSER
[4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4]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地理和地质系
来源: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晚中生代—新生代;
构造演化;
节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尤其是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影响程度一直存在争议。在冷湖0号、冷湖4号、鄂博梁、结绿素等剖面开展了野外构造节理测量,应用地层恢复技术,分析了柴北缘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晚侏罗世之后,柴北缘主要受东西方向的挤压,这与区域上的研究结果一致;早白垩世北西—南东向的挤压应力可能再次影响了侏罗系;晚白垩世受南北挤压应力的影响,地层隆升遭受剥蚀;始新世下干柴沟期至上新世狮子沟期,柴北缘处于弱活动时期,接受稳定沉积;上新统狮子沟组沉积之后,由于阿尔金山的隆升,盆地北缘主体受北西—南东向应力的影响,涉及地层包括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和上油砂山组;早、中更新世七个泉期之后,受南北向构造应力场的强烈影响,在狮子沟组、上油砂山组和下油砂山组中都有其分量,较老地层的地表露头中也有记录,这期构造运动对柴北缘油气运聚具有破坏和二次成藏的作用。因此,围绕柴北缘其他地质剖面开展更进一步的构造节理测量和分析工作,对油气资源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77 / 887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