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来自构造节理分析的证据

被引:33
作者
任收麦 [1 ]
葛肖虹 [2 ]
刘永江 [2 ]
乔德武 [1 ]
尹成明 [3 ]
Franz NEUBAUER [4 ]
Johann GENSER [4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4]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地理和地质系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晚中生代—新生代; 构造演化; 节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尤其是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影响程度一直存在争议。在冷湖0号、冷湖4号、鄂博梁、结绿素等剖面开展了野外构造节理测量,应用地层恢复技术,分析了柴北缘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晚侏罗世之后,柴北缘主要受东西方向的挤压,这与区域上的研究结果一致;早白垩世北西—南东向的挤压应力可能再次影响了侏罗系;晚白垩世受南北挤压应力的影响,地层隆升遭受剥蚀;始新世下干柴沟期至上新世狮子沟期,柴北缘处于弱活动时期,接受稳定沉积;上新统狮子沟组沉积之后,由于阿尔金山的隆升,盆地北缘主体受北西—南东向应力的影响,涉及地层包括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和上油砂山组;早、中更新世七个泉期之后,受南北向构造应力场的强烈影响,在狮子沟组、上油砂山组和下油砂山组中都有其分量,较老地层的地表露头中也有记录,这期构造运动对柴北缘油气运聚具有破坏和二次成藏的作用。因此,围绕柴北缘其他地质剖面开展更进一步的构造节理测量和分析工作,对油气资源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77 / 88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J].
吴光大 ;
葛肖虹 ;
刘永江 ;
袁四化 ;
巩庆林 ;
陈言忠 ;
沈亚 .
世界地质, 2006, (04) :411-417
[2]   青藏高原多期次隆升的环境效应 [J].
葛肖虹 ;
任收麦 ;
马立祥 ;
吴光大 ;
刘永江 ;
袁四化 .
地学前缘, 2006, (06) :118-130
[3]   构造应力场、流体势场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J].
王小凤 ;
武红岭 ;
马寅生 ;
操成杰 ;
王连庆 ;
陈宣华 ;
田晓娟 ;
张敏 ;
江波 ;
尹成明 ;
张启全 ;
张永庶 .
地质通报, 2006, (Z2) :1036-1044
[4]   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的证据 [J].
李海兵 ;
杨经绥 .
地学前缘, 2004, (04) :345-359
[5]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中生代盆地性质探讨 [J].
刘志宏 ;
杨建国 ;
万传彪 ;
刘振文 ;
张立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620-624
[6]   晚白垩世以来沿阿尔金断裂带的阶段性走滑隆升 [J].
任收麦 ;
葛肖虹 ;
刘永江 ;
常丽华 ;
吴光大 ;
袁四化 .
地质通报, 2004, (Z2) :926-932
[7]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J].
郑孟林 ;
李明杰 ;
曹春潮 ;
张军勇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4) :315-318+323
[8]   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与“亚澳”陨击事件 [J].
葛肖虹 ;
任收麦 ;
刘永江 ;
吴光大 ;
袁四化 .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67-73
[9]   柴达木盆地北部基底岩性对上部地层构造演化及储集条件的影响 [J].
刘桂侠 ;
杨永泰 .
天然气工业, 2003, (02) :40-43+9
[10]   柴西地区近南北向构造系统及其控油作用分析 [J].
李玉喜 ;
庞雄奇 ;
汤良杰 ;
姜振学 ;
周瑞年 ;
蒋武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