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平顶山剖面上二叠统大隆组有机质富集的地球生物学模式

被引:22
作者
雷勇 [1 ]
冯庆来 [2 ]
桂碧雯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有机质; 微体化石; 地球生物学模式; 古生产力; 巢湖; 上二叠统大隆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安徽巢湖平顶山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主要为硅质泥岩和泥岩互层沉积。通过对该剖面微体古生物化石丰度的统计分析发现,其演化可划分出4个阶段:Ⅰ(繁盛阶段)→Ⅱ(衰亡阶段)→Ⅲ(恢复阶段)→Ⅳ(大衰亡阶段)。利用微量元素Cu、Ni和Zn估算了巢湖平顶山剖面古生产力,其平均值为1.48gC/m2d,与北美二叠系黑色页岩的古生产力平均值(1.40gC/m2d)和现代海洋大陆架的初级生产力(如委内瑞拉大陆架为1.50gC/m2d)较为一致。大隆组中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26%~5.49%,有机质富集程度和古生产力大小与岩性关系密切:泥岩和粉砂质泥岩里有机质最为富集且古生产力较高;而在硅质泥岩中,两者含量相对较低。分析了有机质富集过程(从生物物质到沉积有机质,再到埋藏有机质)中各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表明海洋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导因素和前提条件,直接影响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而海洋表层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受上升流、营养盐和海水深度等环境因素综合影响;在埋藏有机质阶段,其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中的氧含量和沉积速率等。综合研究表明,本剖面中有机质富集为生产力模式,即:岩石中有机质的富集受古生产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沉积环境中的氧含量。其中,古生产力由生产者贡献,但是受消费者的丰度影响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1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四川盆地广元地区大隆组有机质富集规律 [J].
李红敬 ;
解习农 ;
林正良 ;
颜佳新 ;
周炼 ;
熊翔 ;
苏明 .
地质科技情报, 2009, 28 (02) :98-103
[2]   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环境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J].
李天义 ;
何生 ;
杨智 .
地质科技情报, 2008, (06) :63-70
[3]   三亚湾夏秋两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J].
苏强 ;
黄良民 ;
谭烨辉 ;
王汉奎 ;
董俊德 ;
周伟华 ;
胡友木 .
海洋通报, 2007, (06) :19-25
[4]   从生物脂类化合物到沉积有机质的变化及其对正演烃源岩有机质形成的启示 [J].
王红梅 ;
马相如 ;
刘邓 ;
杨小芬 ;
李继红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48-754
[5]   从地球生物学角度讨论华南中二叠世海相烃源岩缺氧沉积环境成因模式 [J].
颜佳新 ;
刘新宇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89-796
[6]   地球生物学方法与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过程的正演和评价 [J].
谢树成 ;
殷鸿福 ;
解习农 ;
秦建中 ;
史晓颖 ;
胡超涌 ;
颜佳新 ;
黄俊华 ;
周炼 ;
杨香华 ;
王永标 ;
徐思煌 ;
腾格尔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27-740
[7]   海相烃源岩的正反演对比分析 [J].
解习农 ;
殷鸿福 ;
谢树成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861-867
[8]   海相碳酸盐岩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J].
陈践发 ;
张水昌 ;
孙省利 ;
吴庆余 .
地质学报, 2006, (03) :467-472
[9]   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综合层序 [J].
童金南 ;
赵来时 ;
左景勋 ;
Hans J.Hansen ;
Yuri D.Zakharov .
地球科学, 2005, (01) :40-46
[10]   海洋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 [J].
张武昌 ;
王荣 .
生态学报, 2001, (08) :1360-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