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好人法”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兼论《民法总则》第184条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31
作者
王道发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好人法; 重大过失; 善意; 比例原则;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8.01.012
中图分类号
D923.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传统理论上,"好人"的救助行为受民法的无因管理制度调整,如果救助人由于重大过失给受助人造成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随着现实中"好人被讹"以及"见死不救"现象的频繁发生,《民法总则》单独规定了"好人法"与无因管理制度作出分离,救助人不再承担重大过失责任。这是民事立法上的重大创新,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在尊重立法原意的同时,也应当准确理解救助行为的本质,并应当引入比例原则,在适用中平衡好救助人与受助人之间基于救助行为产生的利益关系。这对于完成整个民法典的编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   我国地方立法规定好撒马利亚人法的可行性——兼论我国民法典对好撒马利亚人法规则的完善 [J].
杨立新 ;
王毅纯 .
法学杂志, 2016, 37 (09) :1-8+25
[3]   比例原则在民法上的适用及展开 [J].
郑晓剑 .
中国法学, 2016, (02) :143-165
[4]   论英美法上的“好撒马利亚人” [J].
李昊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4) :58-81
[5]   法国法上的见义勇为 [J].
叶名怡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4) :21-36
[6]   民法上的利益位阶及其考量 [J].
王利明 .
法学家, 2014, (01) :79-90+176
[7]   公民救助制度的价值与意义 [J].
李克杰 .
法治研究, 2013, (06) :90-100
[8]   我国善意救助者法的立法与司法——以国外好撒马利亚人法为考察 [J].
杨立新 ;
王毅纯 .
求是学刊, 2013, 40 (03) :73-84
[9]   不作为侵权行为发展趋势研究 [J].
蔡唱 .
法学评论, 2008, (01) :23-32
[10]   见义勇为立法比较研究 [J].
徐国栋 .
河北法学, 2006, (07)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