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亚洲洋和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时代——论二叠纪末生物灭绝事件的构造起因

被引:55
作者
李朋武 [1 ,2 ]
高锐 [1 ]
管烨 [1 ]
李秋生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中心
[2]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与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集群灭绝; 古地磁; 古亚洲洋; 古特提斯洋; 大陆碰撞;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9.03.013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比分析华南地块和基墨里大陆(包括保山、缅泰和羌塘地块)间、华北和西伯利亚地块间的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分别确定了古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的闭合时代。结果表明:(1)基墨里大陆东部的保山地块与华南地块于晚二叠世碰撞,然后继续和华南地块、缅泰地块、羌塘地块一起向北漂移,直到晚三叠世,即在云南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2)早二叠世西伯利亚地块开始快速向南漂移,并于二叠纪末期(250 Ma)和华北地块发生碰撞,即位于两地块间古亚洲洋最终闭合时代为二叠纪末;(3)峨眉山和西伯利亚两个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时代和大洋的闭合时代吻合,而大火成岩省在时间上又与全球生物灭绝事件吻合,进而推断二叠纪末的生物灭绝事件可能与古亚洲洋和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21 / 5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内蒙古中部索伦林西缝合带封闭时代的古地磁分析 [J].
李朋武 ;
高锐 ;
管烨 ;
李秋生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5) :744-758
[2]   西藏和云南三江地区特提斯洋盆演化历史的古地磁分析 [J].
李朋武 ;
高锐 ;
崔军文 ;
管烨 .
地球学报, 2005, (05) :3-20
[3]   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 [J].
孙德有 ;
吴福元 ;
张艳斌 ;
高山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2) :174-181
[4]   扬子地块泥盆纪—石炭纪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古地理意义 [J].
张世红 ;
朱鸿 ;
孟小红 .
地质学报, 2001, (03) :303-313
[5]   内蒙古东北部及周边地区前中生代构造发展演化史 [J].
王道永 ;
王成善 ;
杜思清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4) :3-5
[6]   吉黑造山带二叠纪生物古地理区划及特征 [J].
彭向东 ;
张梅生 ;
张松梅 ;
米家榕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8, (04) :2-6+13
[7]   中国东北区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格局 [J].
张梅生 ;
彭向东 ;
孙晓猛 .
辽宁地质, 1998, (02) :12-17
[8]   中国北方安加拉植物群 [J].
黄本宏 ;
丁秋红 .
地球学报, 1998, (01) :97-104
[9]   西太平洋地区二叠纪海洋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 [J].
石光荣 ;
ArchboldNW .
地球科学, 1998, (01) :3-5+7-10
[10]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J].
和政军 ;
刘淑文 ;
任纪舜 ;
王瑜 .
中国区域地质, 1997, (04) :68-7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