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32
作者
赵孟军 [1 ]
张水昌 [1 ]
赵陵 [2 ]
刘培初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贵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古油藏沥青; 沥青地化特征; 沥青来源; 沥青成因; 南盘江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盘江地区生物礁古油藏的储层沥青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和中上泥盆统。古油藏的储集层均为生物礁滩灰岩,沥青的主要储集空间以洞、缝为主,其次为基质孔隙和生物体腔内。南盘江古油藏沥青的成熟度很高, H/C原子比小于0.4,主要由残碳构成,这是沥青的非极性和极性抽提无抽提物的直接原因。在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主要源自泥盆系烃源岩,其次可能与下二叠统烃源岩有关。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与生物降解沥青和沉淀沥青质有很大的区别,其成因是油藏深埋时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原油裂解成气后的焦沥青。
引用
收藏
页码:893 / 901+926 +9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油藏演化的两个极端过程 [J].
赵孟军 ;
张水昌 ;
刘丰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21-23
[2]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中的同沉积挤压构造——一类新的沉积构造的归类、命名和构造意义探讨 [J].
吕洪波 ;
章雨旭 ;
夏邦栋 ;
方中 ;
周伟明 ;
彭阳 ;
吴智平 ;
李伟 .
地质论评, 2003, (05) :449-456+561
[3]   羌塘盆地最大规模沥青脉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杜佰伟 ;
谭富文 ;
王剑 ;
王小龙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3, (01) :69-74
[4]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天然气的特殊来源及非烃组分的成因 [J].
赵孟军 .
地质论评, 2002, (05) :480-486
[5]   高压对天然沥青结构组成演变的影响 [J].
高志农 ;
胡华中 .
沉积学报, 2002, (03) :499-504
[6]   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特征及生储盖组合划分 [J].
梅冥相 ;
马永生 ;
戴少武 ;
吕廷志 ;
张国常 ;
王甘露 ;
谭代友 .
现代地质, 2001, (01) :74-82
[7]   南盘江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保存区划分 [J].
刘特民 ;
刘炳温 ;
陈国栋 ;
吴正永 .
天然气工业, 2001, (01) :18-23+9
[8]   原油二次裂解气——天然气重要的生成途径 [J].
赵孟军 ;
卢双舫 .
地质论评, 2000, (06) :645-650
[9]   广西大厂礁灰岩区碳沥青的产状特征及其与多金属成矿关系探讨 [J].
杨斌 ;
廖宗廷 .
沉积学报, 1999, (S1) :668-674
[10]   南盘江坳陷油气系统研究 [J].
周明辉 .
云南地质, 1999, (03) :24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