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滨海盐沼湿地碳收支与碳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55
作者
曹磊 [1 ,2 ]
宋金明 [1 ]
李学刚 [1 ]
袁华茂 [1 ]
李宁 [1 ]
段丽琴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碳收支; 滨海盐沼湿地;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42 [环境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滨海盐沼湿地由于其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较缓慢的有机质降解速率而成为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蓝色碳汇,近年来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热切关注。我国滨海盐沼湿地分布较广,国内学者对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及碳收支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深入研究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有助于对全球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的理解,并为利用滨海湿地进行碳的增汇减排提供科学依据。主要从我国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主要观测方法、碳收支与碳循环过程及特点、碳库的组成与影响因素、气态碳的输入输出、潮汐作用对其碳收支的影响这5个方面出发,对国内的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给出如下建议:(1)加强滨海盐沼湿地土壤碳库在深度上和广度上的研究;(2)标准化滨海盐沼湿地碳储量、碳通量的量化方法和观测技术;(3)在研究尺度上要宏观、微观并重,同时加强长期原位监测湿地碳通量的变化与室内模拟研究;(4)量化在潮汐影响下滨海盐沼湿地碳与邻近生态系统之间的横向交换通量。只有对我国滨海盐沼湿地碳库收支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和长期的碳库动态变化监测,方可进一步认识我国盐沼湿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这对于预测全球变化及制定湿地碳储备功能的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141 / 515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1 条
[1]  
秋季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系统CH4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姜欢欢,孙志高,王玲玲,牟晓杰,孙万龙,宋红丽,孙文广.环境科学. 2012(02)
[2]   闽江河口潮汐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特征 [J].
仝川 ;
鄂焱 ;
廖稷 ;
姚顺 ;
王维奇 ;
黄佳芳 ;
张林海 ;
杨红玉 ;
曾从盛 .
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1 (12) :2830-2840
[3]   长江口崇西湿地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交换及潮汐影响 [J].
马安娜 ;
陆健健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7) :716-721
[4]   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CO2、CH4和N2O通量特征初步研究 [J].
王玲玲 ;
孙志高 ;
牟晓杰 ;
孙万龙 ;
宋红丽 ;
姜欢欢 .
草业学报, 2011, 20 (03) :51-61
[5]  
杭州湾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格局[J]. 邵学新,杨文英,吴明,蒋科毅.应用生态学报. 2011(03)
[6]   滨海湿地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J].
岳保静 ;
张军强 ;
辛一 .
海洋地质前沿, 2011, 27 (02) :72-78
[7]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植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特征 [J].
丁喜桂 ;
叶思源 ;
王吉松 .
海洋地质前沿, 2011, 27 (02) :66-71
[8]   闽江河口咸草湿地冬季甲烷和二氧化碳通量及影响因子分析 [J].
刘泽雄 ;
朱瑞琴 ;
姚顺 ;
黄佳芳 .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0, 6 (03) :46-49
[9]   我国北方河口湿地植被储碳、固碳功能研究——以辽河三角洲盘锦地区为例 [J].
索安宁 ;
赵冬至 ;
张丰收 .
海洋学研究, 2010, 28 (03) :67-71
[10]   闽江河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特征 [J].
仝川 ;
王维奇 ;
雷波 ;
林璐莹 ;
曾从盛 .
湿地科学, 2010, (03) :24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