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天-磨子潭断裂后造山伸展活动的40Ar-39Ar年代学记录

被引:18
作者
王勇生 [1 ]
向必伟 [2 ]
朱光 [1 ]
陈文 [3 ]
魏鑫 [1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40Ar-39Ar定年; 后造山伸展; 晓天-磨子潭断裂; 北大别杂岩带;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9.05.005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晓天-磨子潭断裂是北大别杂岩带的北部边界,其早白垩世构造活动型式可以为北大别带穹隆演化过程提供制约。为了获得晓天-磨子潭断裂的活动时间,本次工作在详细的野外研究基础上,采集了一系列含黑云母、角闪石、白云母糜棱岩样品进行40Ar-39Ar年代学测试。采自佛子岭地区的XM31-2糜棱岩中角闪石获得了141.9Ma的坪年龄,该样品变形温度接近于角闪石K-Ar体系的封闭温度,表明该年龄结果为最接近于变形年龄的冷却年龄,指示断裂带形成于141.9Ma之前的晚侏罗世末或早白垩世初。断裂带糜棱岩中所记录的年龄结果表现出明显的东早西晚的规律,这指示北大别带内罗田穹隆的启动时间要晚于岳西穹隆。断裂带内东、西两段运动学上的差异指示其现今的几何学形态是经过后期构造运动改造而形成的。断裂带东段130Ma的快速冷却事件的存在指示改造断裂带几何学形态的构造事件发生于130Ma之后。
引用
收藏
页码:458 / 47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晓天—磨子潭断裂的运动学涡度、应变速率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王勇生 ;
朱光 ;
向必伟 ;
魏鑫 .
地学前缘, 2008, (05) :376-387
[2]   大别山晚中生代剪切带特征及年代学制约 [J].
侯泉林 ;
刘庆 ;
李俊 ;
张宏远 .
地质科学 , 2007, (01) :114-123
[3]   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进变质、超高压和退变质时代的准确限定:以双河大理岩中榴辉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为例 [J].
刘福来 ;
薛怀民 ;
许志琴 ;
梁风华 ;
Axel Gerdes .
岩石学报, 2006, (07) :1761-1778
[4]   大别山-苏鲁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岩石变形分析 [J].
林伟 ;
王清晨 ;
石永红 .
岩石学报, 2005, (04) :1195-1214
[5]   从北淮阳构造带的多期变形透视大别山构造演化 [J].
林伟 ;
王清晨 ;
M.Faure ;
N.Arnaud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2) :127-139
[6]   东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构造研究进展 [J].
江来利 ;
吴维平 ;
刘贻灿 ;
张勇 ;
钱存超 .
自然科学进展, 2003, (12) :8-16
[7]   大别山中生代地壳从挤压转向伸展的时间:花岗岩的证据 [J].
马昌前 ;
杨坤光 ;
明厚利 ;
林广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9) :817-827
[8]   大别山北部碰撞后伸展-逆冲推覆构造 [J].
江来利 ;
吴维平 ;
储东如 ;
刘贻灿 ;
张勇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14) :1557-1563
[9]   大别山南部宿松杂岩的U-Pb锆石和Ar-Ar角闪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江来利 ;
吴维平 ;
刘贻灿 ;
李惠民 .
岩石学报, 2003, (03) :497-505
[10]   大别山碰撞后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组成 [J].
夏群科 ;
郑永飞 ;
E.Deloule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2) :16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