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
从北淮阳构造带的多期变形透视大别山构造演化
被引:42
作者:
林伟
王清晨
M.Faure
N.Arnaud
机构:
[1] LTE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ISTO
[3] UMRCNRS
[4] Btiment Goesciences
[5] Orlans Universit Orlans
[6] Orlans Cedex
[7] France
[8] UMR Magmaset Volcans
[9] Rue Kessler
[10] Clermont-Ferrand 北京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11] Graduate School of Science
[12] Nagoya University
[13] Japan
[14]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北淮阳构造带;
几何学;
运动学;
多期构造变形;
大别山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大别山北部的北淮阳构造带主体由佛子岭群和庐镇关群构成.北淮阳构造带没有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但却具有与大别山其他地区相同的构造变形形式.通过几何学、运动学及多期构造变形的研究,论证了北淮阳构造带具有与其他地质单元相同的动力学背景.同大别山中部穹隆及南部超高压变质地体相比,由于北淮阳构造带的俯冲深度较浅,从而保留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的构造变形形迹.结合同位素年代学的测量结果,把北淮阳构造带的岩石变形划分为五期,分别代表了早期板块会聚的变形痕迹(D1),早期的构造折返(D2),表示主变形期的晚三叠世的伸展作用(D3),晚三叠世的重力滑脱伸展作用(D4)和白垩纪的伸展作用(D5).结合大别山的岩石变形,可以认为华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过程大致经历了陆壳俯冲阶段,同俯冲期的折返作用,穹窿及其边缘的重力滑脱变形和混合岩化及岩浆侵入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9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