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弧形构造带现今活动性质的地震学研究

被引:17
作者
呼楠
韩竹军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弧形构造带; 小震精定位; 震源机制解; 现今活动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hypo2000和hypoDD程序对滇东南弧形构造带1990—2011年间的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精定位;精定位后水平误差≤1.4km,垂直误差≤1.9km。在此基础上,根据P珔波和S珔波最大振幅比法,得到区内2007—2012年间148个小震的震源机制解。研究表明,正-走滑滑动性质的节面数几乎为逆-走滑的2倍,显示该区现今构造活动以正-走滑性质为主。根据精定位后的小震震源深度剖面特征,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倾向SW,红河断裂倾向NE,与该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剖面所反映的断裂几何学特征一致。在大陆动力学背景上,苏门答腊-缅甸海沟的回拉效应影响边界可能已经沿NEE方向深入到曲江断裂和石屏-建水断裂,而川滇块体SSE向的推挤作用在滇东南弧形构造带可能已居于次要地位,与SSE-NNW向的挤压作用相比,SWW-NEE向的拉张效应在滇东南现今构造活动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与小震震源参数的总体特征所反映的构造力学环境也是一致的,滇东南弧形构造带可能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张-剪性构造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1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山西地震带中小震精确位置及其显示的山西地震构造特征 [J].
宋美琴 ;
郑勇 ;
葛粲 ;
李斌 .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2) :513-525
[2]   小江和曲江-石屏两断裂系统的构造动力学与强震序列的关联性 [J].
闻学泽 ;
杜方 ;
龙锋 ;
范军 ;
朱航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5) :713-724
[3]   2008年8月30日攀枝花—会理6.1级地震序列ML≥4.0事件的震源机制解 [J].
龙锋 ;
张永久 ;
闻学泽 ;
倪四道 ;
张致伟 .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12) :2852-2860
[4]   “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及其对汶川大地震研究的数据支撑 [J].
郑秀芬 ;
欧阳飚 ;
张东宁 ;
姚志祥 ;
梁建宏 ;
郑洁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5) :1412-1417
[5]   汶川Ms8.0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其地震构造研究 [J].
陈九辉 ;
刘启元 ;
李顺成 ;
郭飚 ;
李昱 ;
王峻 ;
齐少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390-397
[6]   基于GPS资料约束反演川滇地区主要断裂现今活动速率 [J].
王阎昭 ;
王恩宁 ;
沈正康 ;
王敏 ;
甘卫军 ;
乔学军 ;
孟国杰 ;
李铁明 ;
陶玮 ;
杨永林 ;
程佳 ;
李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5) :582-597
[7]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Ms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 [J].
吕坚 ;
郑勇 ;
倪四道 ;
高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1) :158-164
[8]   川滇地区速度结构的区域地震波形反演研究 [J].
吴建平 ;
明跃红 ;
王椿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5) :1369-1376
[9]   川滇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动力学意义 [J].
崔效锋 ;
谢富仁 ;
张红艳 .
地震学报, 2006, (05) :451-461
[10]   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地震序列的双差法重新定位研究 [J].
黄媛 ;
杨建思 ;
张天中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16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