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维度及评价量表分析

被引:124
作者
吴卫平 [1 ,2 ]
樊葳葳 [1 ]
彭仁忠 [1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2] 武汉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跨文化能力; 维度; 评价量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5.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基于Byram的跨文化能力(ICC)评价模式理论,以中国大学生为受试,针对其跨文化能力维度及评价量表进行一次实证调查,系统全面地分析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构成中的意识、态度、知识、技能等维度,并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而构建一份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中国大学生ICC评价量表,该量表包括本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态度、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意识等六个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发现,本土化后的中国大学生ICC评价量表被证实在实际测量中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具有多维性。六个因子评价和解释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作用各有不同,其中外国文化知识影响最强,跨文化交流技能影响居其次,本国文化知识和态度影响居中,跨文化认知技能影响较弱,跨文化意识影响力最弱。
引用
收藏
页码:581 / 592+641 +64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外语教育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 [J].
张卫东 ;
杨莉 .
外语界, 2012, (02) :8-16
[2]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 [J].
胡艳 .
外语界, 2011, (03) :68-73
[3]   跨文化能力构建再认识 [J].
许力生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 (03) :132-139
[4]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比研究 [J].
王艳萍 ;
余卫华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103-106
[5]   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J].
杨盈 ;
庄恩平 .
外语界, 2007, (04) :13-21+43
[6]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J].
高永晨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11) :26-28+55
[7]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 [J].
高一虹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27-31
[8]   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 [J].
许力生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07) :17-21
[9]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贾玉新著, 1997
[10]   Distance learners of German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J].
Baumann, Uwe ;
Shelley, Monica .
OPEN LEARNING, 2006, 21 (03) :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