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甘草酸和甘草黄酮联合提取工艺

被引:27
作者
李春英
李晓娟
杨磊
赵春建
李佳慧
祖元刚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草酸; 甘草黄酮; 响应面法; 联合提取;
D O I
10.13482/j.issn1001-7011.2009.03.019
中图分类号
TQ461 [中草药制剂的生产];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联合提取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黄酮的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回流溶剂、时间和液固比为影响因子,选用中心复合模型(CCD)进行4因素、5水平的实验设计。以甘草酸和黄酮得率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表明,联合提取甘草中甘草酸和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8%;氢氧化钠浓度1.1%;回流时间2.5 h;液固比10.1∶1(mL∶g)。此条件下甘草酸得率为5.68%,黄酮得率为6.73%。
引用
收藏
页码:390 / 3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响应面法优化百部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J].
赵卫星 ;
孙治强 ;
高玉红 ;
张楠 ;
任子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7) :185-190
[2]   响应面法优化樟芝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J].
张迅捷 ;
王捷 ;
谢宝贵 ;
蔡志欣 ;
陈绍军 .
中国食品学报, 2008, (01) :49-54
[3]   响应面法优化黄芪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J].
肖卫华 ;
韩鲁佳 ;
杨增玲 ;
刘贤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5) :52-56
[4]   甘草黄酮提取条件的优化及抑制亚硝化反应的研究 [J].
闫向阳 ;
刘建平 ;
夏季红 ;
马雪平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35-37+50
[5]   野菊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响应面设计优化 [J].
王振忠 ;
武文洁 .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03) :648-650
[6]   甘草酸提取工艺研究 [J].
凌秀菊 ;
万端极 ;
吴正奇 .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6, (02) :12-13+16
[7]   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 [J].
伍蔚萍 ;
孙文基 ;
阎宏涛 ;
曹爱兰 .
药物分析杂志, 2005, (04) :469-472
[8]   玉米芯半纤维素常压酸水解技术的研究 [J].
赵辉 ;
吴国峰 ;
章克昌 .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3, (01) :118-121
[9]   水提法从芝麻中提取蛋白质和油提取条件的优化 [J].
李秀凉 ;
谢良 ;
王璋 .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1, (04) :105-108
[10]   甘草的研究概况 [J].
李明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0, (03)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