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首曲—玛曲县高寒草甸沙化演替进程中群落结构及种群生态位特征

被引:15
作者
戚登臣 [1 ]
陈文业 [1 ]
刘振恒 [2 ]
巩晓兰 [2 ]
金巴 [3 ]
敏晓平 [2 ]
徐小伟 [2 ]
刘明清 [2 ]
机构
[1]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甘肃省玛曲县草原总站
[3] 玛曲县西科河林场
关键词
玛曲; 高寒草甸; 生态位; 沙化演替; 种群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54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甘肃省玛曲县高寒沙化草甸为对象,应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其不同沙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主要种群结构及其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沙化演替的进行,物种组成数呈单峰式曲线变化规律,在轻度沙化阶段物种数最多(43种),禾草类和豆科类物种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呈逐渐减少规律,优势度逐渐减弱;在极度沙化阶段(除垂穗披碱草外)几乎完全消失,莎草类和杂类草一些物种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则均呈逐渐增大规律,优势度逐渐增加,并在重度或极度沙化阶段成为优势种、次优势种或重要伴生种;随沙化演替进程,蒲公英、狼毒和乳白香青等物种则表现出波动性,最后消失,物种组成和数量的变化导致沙化演替进程中高寒草甸草场质量逐渐降低。(2)相邻沙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较高,而相距较远的沙化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较小,沙化演替系列两个极端阶段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最小。(3)垂穗披碱草在整个沙化演替过程中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逐渐减小,但其值都较大。(4)生态位总宽度占前5位的物种依次是:垂穗披碱草、莓叶委陵菜、矮嵩草、高山唐松草和苔草,其值分别为1.653、1.438、1.387、1.295和1.204。(5)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系数的平均值随沙化程度加深呈单峰式曲线变化规律,轻度沙化阶段种群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为0.824。
引用
收藏
页码:2522 / 253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甘南高寒退化草地生态位特征及生产力研究 [J].
陈文业 ;
戚登臣 ;
李广宇 ;
魏强 ;
王芳 ;
孙飞达 ;
刘振恒 ;
朱丽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1) :80-90
[2]   黄河首曲重大生态功能区护岸林建设问题探讨 [J].
陈文业 ;
戚登臣 ;
郑华平 ;
李广宇 ;
刘正恒 ;
宗文杰 ;
杨鑫光 ;
陈炜青 ;
王芳 .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06) :210-214
[3]   黑土滩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功能群及牧草品质变化 [J].
江小雷 ;
张卫国 ;
杨振宇 .
草地学报, 2008, (06) :619-623
[4]   黄河首曲沙化草地恢复重建模式研究 [J].
陈文业 ;
郑华平 ;
戚登臣 ;
李广宇 ;
柴春山 ;
刘正恒 ;
宗文杰 ;
杨鑫光 ;
陈炜青 .
草业科学, 2008, (06) :14-18
[5]   黄河上游重大生态功能区草地逆型演替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 [J].
陈文业 ;
郑华平 ;
戚登臣 ;
李广宇 ;
刘振恒 .
中国草地学报, 2007, (06) :6-11
[6]   小叶锦鸡儿固沙群落草本种群重要值与生态位的研究 [J].
贺山峰 ;
蒋德明 ;
李晓兰 ;
阿拉木萨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7, (10) :150-155
[7]   “黑土滩”退化草地、高寒湿地及其交错区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J].
徐松鹤 ;
尚占环 ;
龙瑞军 ;
齐文娟 .
草原与草坪, 2007, (04) :45-49
[8]   高寒小嵩草草甸暖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 [J].
董全民 ;
赵新全 ;
马玉寿 ;
李青云 ;
施建军 ;
王彦龙 ;
盛丽 ;
闫明毅 .
生态学杂志, 2006, (11) :1323-1327
[9]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研究 [J].
周华坤 ;
赵新全 ;
周立 ;
刘伟 ;
李英年 ;
唐艳鸿 .
草业学报, 2005, (03) :31-40
[10]   江河源区人工草地及“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 [J].
史惠兰 ;
王启基 ;
景增春 ;
李世雄 ;
王杰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4) :65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