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2014—2016年PM2.5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气象和传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28
作者
卢文 [1 ]
王红磊 [1 ,2 ]
朱彬 [1 ]
施双双 [1 ]
康晖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PM2.5质量浓度; 时间变化; 气象要素; 后向轨迹; PSCF;
D O I
10.13671/j.hjkxxb.2018.0439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2014—2016年南京江北地区PM2.5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的小时数据,并结合HYSPLIT模式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PSCF法分析了PM2.5质量浓度的污染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和主要来源特征.结果表明:2014—2016年PM2.5质量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为17.40%,由2014年的62.1μg·m-3下降至2016年的51.2μg·m-3,能见度由2014年的5.8 km上升至2016年6.6 km.PM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1月浓度最高,可达93.0μg·m-3;8月浓度最低,仅为38.8μg·m-3;冬季浓度最高,可达76.8μg·m-3,夏季浓度最低,仅为47.1μg·m-3.不同季节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分布.气象要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较大,不同相对湿度下能见度和PM2.5质量浓度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霾和非霾天PM2.5质量浓度的阈值为15μg·m-3.不同季节的主导气团不同,春季主导气团为偏北气流和偏东气流,占比分别为43.50%和30.80%;夏季主导气团以东部气流为主,占比约为68.22%;秋季和冬季主导气团为来自北方的气流,总占比分别为83.52%和100%;偏北内陆气团PM2.5质量浓度较大,偏东海洋性气团PM2.5质量浓度较低.PM2.5质量浓度潜在源区春冬季潜在源区范围较大,夏秋季潜在源区范围较小,季节变化显著.春季潜在来源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北部、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夏秋季分布在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等地区,冬季分布在安徽、河南东部,山东和江苏等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039 / 104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蓝天保卫战杭州打得响——2013—2017年优良天数持续上升、PM2.5连续下降 [J].
钟兆盈 ;
张耀林 .
环境保护, 2018, 46 (06) :76-78
[2]   徐州市大气PM2.5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 [J].
陈飞 ;
于洪霞 ;
柴发合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 42 (05) :135-138
[3]   临安本底站2010~2015年PM10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岳毅 ;
李金娟 ;
马千里 .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 (08) :2877-2887
[4]   合肥市能见度与相对湿度、PM2.5质量浓度的定量关系 [J].
张浩 ;
石春娥 ;
吴必文 ;
杨元建 .
生态环境学报, 2017, 26 (06) :1001-1008
[5]   2013年南昌市区PM2.5的浓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与来源 [J].
赵阳 ;
胡恭任 ;
于瑞莲 ;
陆成伟 ;
樊孝俊 ;
黄灵光 ;
刘海婷 .
环境科学研究, 2017, 30 (06) :854-863
[6]   北京城区PM2.5不同时间尺度周期性研究 [J].
李梓铭 ;
孙兆彬 ;
邵勰 ;
廖晓农 ;
张小玲 ;
熊亚军 ;
马小会 .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 (02) :407-415
[7]   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季节变化及相关气象分析 [J].
贾梦唯 ;
赵天良 ;
张祥志 ;
吴香华 ;
汤莉莉 ;
王黎明 ;
陈煜升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9) :2567-2577
[8]   苏锡常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其潜在源区分析 [J].
葛跃 ;
王明新 ;
白雪 ;
姚静波 ;
朱峥嵘 .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 (03) :803-813
[9]   亚青会期间南京大气PM2.5中重金属来源及风险 [J].
张晓茹 ;
孔少飞 ;
银燕 ;
李力 ;
袁亮 ;
李琦 ;
陈魁 .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 (01) :1-11
[10]  
南京北郊冬春季大气能见度影响因子贡献研究.[J].马佳;于兴娜;安俊琳;朱彬;于超;朱俊;夏航;.环境科学.201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