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扬子地区印支期以来抬升剥蚀时限的确定

被引:39
作者
袁玉松
孙冬胜
周雁
汪新伟
李双建
张荣强
沃玉进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中上扬子; 埋藏史; 剥蚀; 抬升; 裂变径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空间分布特征定性分析与径迹长度分布数据定量模拟相结合,约束了中上扬子地区的抬升剥蚀时限.江汉盆地在157~97Ma和10 Ma以来发生了两期大规模抬升剥蚀;湘鄂西武陵地区、黔中隆起自137Ma开始持续抬升剥蚀;鄂西渝东、川东褶皱带从97 Ma开始持续抬升剥蚀;川东北和川中地区于56 Ma才开始遭受抬升剥蚀;川西滇西地区则自23 Ma以来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抬升剥蚀.印支期以来,中上扬子不同地区抬升剥蚀开始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总体上由东往西逐渐变晚.齐岳山断裂带以东,大规模抬升剥蚀始于中燕山期(J3-K1);齐岳山断裂与华蓥山断裂带之间的川东高陡背斜带抬升剥蚀始于晚燕山期(K2);华蓥山断裂与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川中和缓褶皱带晚期抬升剥蚀始于喜马拉雅早期(E);龙泉山断裂带以西的川西凹陷晚期抬升剥蚀始于喜马拉雅晚期(N).
引用
收藏
页码:362 / 36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江汉盆地周缘中、新生代构造隆升裂变径迹记录 [J].
王韶华 ;
罗开平 ;
刘光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3) :255-259
[2]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迁移与构造转换 [J].
陈竹新 ;
贾东 ;
魏国齐 ;
李本亮 ;
雷永良 .
中国地质, 2008, (03) :472-481
[3]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埋藏史类型与生烃演化模式 [J].
沃玉进 ;
周雁 ;
肖开华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7, (03) :94-100
[4]   川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热历史的裂变径迹分析 [J].
沈传波 ;
梅廉夫 ;
郭彤楼 .
天然气工业, 2007, (07) :24-26+131
[5]   扬子板内递进变形——南方构造问题之二 [J].
丁道桂 ;
刘光祥 .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3) :238-246+252
[6]   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的科学问题 [J].
李德威 ;
庄育勋 .
地质科技情报, 2006, (02) :1-10+18
[7]   江汉盆地当阳复向斜当深3井热史恢复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郭彤楼 ;
李国雄 ;
曾庆立 .
地质科学, 2005, (04) :122-130
[8]   成都盆地新生代大邑砾岩的沉积特征附视频 [J].
王凤林 ;
李勇 ;
李永昭 ;
王谋 ;
张玉修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139-146
[9]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附视频 [J].
赵宗举 ;
俞广 ;
朱琰 ;
周进高 ;
屠小龙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155-168
[10]   四川盆地埋藏沉降史模拟 [J].
刘伊克 ;
常旭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2) :2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