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温室气体排放及净固碳能力

被引:14
作者
刘博杰 [1 ,2 ]
逯非 [1 ,3 ]
王效科 [1 ,3 ]
刘魏魏 [1 ,2 ]
王莉雁 [1 ,2 ]
饶恩明 [1 ]
张路 [1 ]
郑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全球变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碳排放; 碳泄漏; 净固碳量; 温室气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一期(2000—2010年)营造林过程工程边界内碳排放和边界外碳泄漏的计算,分析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碳排放和碳泄漏年际变化及影响因素,对比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碳排放和碳泄漏的组成特征,研究了天保工程及各区域净固碳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保工程一期西北、中西部地区、南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天保工程的碳排放分别为0.89、1.47、0.09、2.45 Tg C;碳泄漏分别为3.17、3.11、6.50、12.78 Tg C。工程措施和碳排放强度的区域性差异导致各区域碳排放组成特征不同。造林及配套森林基础设施建设是西北、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最大的工程措施碳排放;新造林及森林管护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工程措施碳排放。相应地,各种物资消耗中,建材是西北、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最大的物资碳排放;燃油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物资碳排放。天保工程在工程边界内外引起的额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5.23 Tg C,抵消了工程固碳效益的9.82%;在西北、中西部地区、南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抵消作用分别为10.08%、8.16%和11.24%。天保工程一期净固碳量为139.77 Tg C,年均净固碳量为12.71 Tg C/a。因此,碳排放和碳泄漏对天保工程固碳的抵消较小,工程一期在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避免工程基础设施的盲目建设和对工程进行合理规划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266 / 427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影响机制 [J].
方精云 ;
黄耀 ;
朱江玲 ;
孙文娟 ;
胡会峰 .
中国基础科学, 2015, 17 (03) :20-25
[2]   克拉玛依造林减排项目温室气体(GHG)减排量计算 [J].
赵福生 ;
师庆东 ;
衣怀峰 ;
吴友均 ;
张新平 ;
张伟燕 .
干旱区研究, 2015, 32 (02) :382-387
[3]   森林经营主体的碳汇供给潜力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J].
朱臻 ;
沈月琴 ;
徐志刚 ;
吴伟光 ;
宁可 ;
王志强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12) :2013-2022
[4]   农户杉木经营的固碳能力影响因素及碳供给决策措施 [J].
宁可 ;
沈月琴 ;
朱臻 ;
黄敏 ;
王成军 .
林业科学, 2014, 50 (09) :129-137
[5]  
Biomass Carbon Storage and Its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Afforestation under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gram in China[J]. ZHOU Wangming,Bernard Joseph LEWIS,WU Shengnan,YU Dapao,ZHOU Li,WEI Yawei,DAI Limin.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4(04)
[6]  
Carbon Sequestration Effects of Shrublands in Three-North Shelterbelt Forest Region, China[J]. LIU Wenhui,ZHU Jiaojun,JIA Quanquan,ZHENG Xiao,LI Junsheng,LOU Xuedong,HU Lile.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4(04)
[7]   高寒沙地乌柳防护林碳库随林龄的变化 [J].
于洋 ;
贾志清 ;
朱雅娟 ;
刘艳书 ;
刘海涛 ;
李清雪 .
生态学报, 2015, 35 (06) :1752-1760
[8]   浙江省嘉兴市高速公路造林碳汇计量 [J].
李梦 ;
施拥军 ;
周国模 ;
周大勇 ;
张娇 ;
张英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 (03) :329-335
[9]   速生丰产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探讨 [J].
段爱国 ;
张建国 .
林业建设, 2014, (02) :27-31
[10]   林业碳汇项目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及应用分析——以贵州省贞丰县林业碳汇项目为例 [J].
尹晓芬 ;
王晓鸣 ;
王旭 ;
王灏 ;
吴乔明 .
地球与环境, 2012, 40 (03) :46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