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隐秘与获得整体:法律人类学的认识论

被引:11
作者
王启梁
机构
[1] 云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双重建构性; 法律实践; 整体性; 认识论; 融贯;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17.02.022
中图分类号
D90-052 [法律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人类学是一种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是反思和创新法律理论的社会科学进路之一。此种进路主张在法律与社会之间建立起关于秩序融贯性的思考,其贡献主要是提供出一种关于法律和法治的认识论。法律具有"双重建构性",即法律是建构的结果,同时又是一种建构性的工具。法律人类学强调深入观察法律实践,高度警惕法律的建构性可能产生的暗面,在法律实践-法律教义-法律理论-社会实际几者之间获得一种整体性观察和反思性理解,发展出合适的、能够理解中国自身的法律理论,在智识上促进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法律教义与社会实际之间的融贯。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法学研究的“田野”——兼对法律理论有效性与实践性的反思 [J].
王启梁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7, 23 (02) :133-144
[2]   何以违法?——适用中国文化转型的规则与社会 [J].
赵旭东 .
河北学刊, 2016, 36 (06) :165-177
[4]   法学研究进路的分化与合作——基于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考察 [J].
谢海定 .
法商研究, 2014, 31 (05) :87-94
[5]   法律人类学的身份困境——英美与荷兰两条路径的对比 [J].
王伟臣 .
法学家, 2013, (05) :164-174+180
[6]   法律世界观紊乱时代的司法、民意和政治——以李昌奎案为中心 [J].
王启梁 .
法学家, 2012, (03) :1-17+175
[7]   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构建 [J].
顾培东 .
法学研究, 2012, 34 (03) :3-23
[8]  
法律的经验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启梁, 2016
[9]  
法律东方主义[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络德睦, 2016
[10]  
人类简史[M]. 中信出版社 , 赫拉利,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