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36
作者
陈华萍 [1 ]
魏育明 [1 ]
王照丽 [2 ]
郑有良 [1 ]
机构
[1]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D O I
10.16213/j.cnki.scjas.2006.05.006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并对性状之间进行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植株总体偏高,有效穗数多数在10个以下,小穗数平均为20.4,部分品种穗粒数较多、大于70粒,但千粒重和单株产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7.5和11.2 g。筛选出一些单一或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单株产量显著提高。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都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正向直接影响较大。多元回归方程:Y=-21.96+1.54X2+0.18X3+0.42X5解释了单株产量变异的97.09%。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791 / 7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小麦优异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综合鉴定与评价 [J].
王亚娟 ;
张秋芳 ;
任志龙 ;
张宏 ;
王秋英 ;
王长有 ;
吉万全 ;
王雪梅 ;
马润莲 .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04) :119-122
[2]   四川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酯酶同工酶 [J].
兰秀锦 ;
郑有良 ;
刘登才 ;
魏育明 ;
周永红 ;
不详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02) :88-90+121
[3]   西藏小麦资源在都江堰试种的表现及评价 [J].
代寿芬 ;
颜泽洪 ;
魏育明 ;
刘登才 ;
兰秀锦 ;
周永红 ;
郑有良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 (02) :166-170
[4]   小麦新品种川农16农艺性状分析 [J].
郑有良 ;
兰秀锦 ;
魏育明 ;
周永红 ;
刘登才 ;
杨俊良 ;
颜济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3) :194-197
[5]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和主栽品种SSR多态性比较研究 [J].
魏育明 ;
郑有良 ;
周永红 ;
刘登才 ;
兰秀锦 ;
颜泽洪 ;
张志清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2) :117-121
[6]   中国小麦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J].
刘三才 ;
郑殿升 ;
曹永生 ;
宋春华 ;
陈梦英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0, (04) :20-24
[7]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Gli-1、Gli-2和Glu-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英文) [J].
魏育明 ;
郑有良 ;
刘登才 ;
周永红 ;
兰秀锦 .
植物学报, 2000, (05) :496-501
[8]   五十年四川小麦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J].
颜济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1) :112-117
[9]   四川部分高亲和性普通小麦地方品种品质特性分析 [J].
廖晓虹 ;
杨武云 ;
胡晓蓉 .
麦类作物学报 , 1998, (06) :21-23
[10]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的地理分布 [J].
兰秀锦 ;
王志容 ;
刘登才 .
作物品种资源, 1998, (04)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