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凹陷地温场控制因素与地温异常形成机制

被引:9
作者
符勇 [1 ]
张友安 [2 ]
王万新 [1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河南煤田地质局
关键词
地温场; 控制因素; 地温异常; 形成机制; 泌阳凹陷;
D O I
10.16186/j.cnki.1673-9787.2008.02.00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泌阳凹陷地温资料的分析、计算,研究了地温场的控制因素与地温异常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地温场受地质构造控制,地温异常带的展布方向反映区域构造的基本轮廓.地层岩性影响着地温场的分布,砂岩导热率大,地温梯度小;泥岩导热率小,地温梯度大.水动力作用是形成地温异常的重要因素,强交替区往往出现地温负异常,排泄区或断裂带往往形成地温正异常.地温异常是由烃类放热、圈闭聚热和油气藏内异常高压形成,地温场异常区与油气田分布区相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1+210 +2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样式 [J].
罗家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1) :55-57+74
[2]   南襄盆地泌阳断陷第三纪湖泊演化探讨 [J].
胡受权 ;
郭文平 ;
邵荣松 .
石油学报, 2001, (05) :23-28+5
[3]   油气成藏动力学中的流体动力场 [J].
叶加仁 ;
王连进 ;
邵荣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86-89
[4]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热场特征与有机质成熟史 [J].
周江羽 ;
吴冲龙 ;
韩志军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8, (01) :20-24
[5]   异常高压、流体压裂与油气运移(上) [J].
胡济世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9, (02) :16-23
[6]   试论济阳坳陷的地温场 [J].
杨绪充 .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01) :14-26
[7]   地热流对石油生成的控制作用 [J].
谢鸣谦 .
石油学报, 1981, (01) :41-48
[8]  
石油地质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厚福等编, 1999
[9]  
专门水文地质学[M]. 地质出版社 , 杨成田编, 1981
[10]  
工程热力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沈维道等编,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