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Ma以来古气候环境演变代用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2
作者
管后春 [1 ]
李运怀 [1 ]
杨西飞 [2 ]
机构
[1]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2]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古气候环境; 磁化率; 孢粉; δ13C; 粒度; 地球化学; 分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2.5Ma以来古气候环境演变代用指标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成果,对磁化率、孢粉、δ13C、粒度、地球化学及分形等气候环境代用指标作了重点评述,并对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物理机制和δ13C恢复古环境的理论基础作了初步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8 条
[1]   北戴河红色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 [J].
熊志方 ;
龚一鸣 .
地学前缘, 2006, (06) :177-186
[2]   长江河口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韦桃源 ;
陈中原 ;
魏子新 ;
王张峤 ;
王张华 ;
殷鸿福 .
第四纪研究, 2006, (03) :397-405
[3]  
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II):气候变化的热带驱动与碳循环[J]. 汪品先,翦知湣,刘志飞.地球科学进展. 2006(04)
[4]   天目山地区树轮δ13C记录的300多年的秋季气候变化 [J].
赵兴云 ;
王建 ;
钱君龙 ;
姜修洋 .
山地学报, 2005, (05) :30-39
[5]   长江口第四纪沉积物中构造与古气候耦合作用的探讨 [J].
王张峤 ;
陈中原 ;
魏子新 ;
王张华 ;
韦桃源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14) :1503-1511
[6]   长江三角洲前缘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的孢粉与环境研究 [J].
张玉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 (04) :82-87
[7]   沉积物粒度分析在阿尔金山隆升研究中的应用 [J].
王亚东 ;
刘永江 ;
常丽华 ;
ANDREA B.Rieser ;
计桂霞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02) :155-162
[8]   塔里木盆地南缘沉积物磁化率、δ13C与粒度及其气候环境意义 [J].
钟巍 ;
王立国 ;
李偲 .
地理研究, 2005, (01) :98-104
[9]   延安地区黄土堆积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最近13万年东亚夏季风气候的波动 [J].
赵锦慧 ;
王丹 ;
樊宝生 ;
鹿化煜 ;
张小曳 ;
屈文军 ;
汶玲娟 ;
李东平 .
地球化学, 2004, (05) :495-500
[10]   长白山地区全新世泥炭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赵红艳 ;
王升忠 ;
李鸿凯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35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