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罪过说之提倡——以污染环境罪为切入点

被引:53
作者
陈洪兵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罪过形式; 模糊罪过; 法定犯;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7.06.009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与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均存在过失说、故意说以及双重罪过说之争。故意说着眼于排污行为,过失说着力于严重污染环境的结果。为严密刑事法网,提高追诉效率,应认为无论故意排污还是过失泄漏,不管对结果持故意还是过失态度,均成立污染环境罪,即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为一种模糊罪过,类似于结果加重犯中的至少过失。法定犯的故意与过失之间的伦理谴责性差异不大,故严格区分故意与过失的传统观点已经不能适应法定犯时代的要求。法定犯中"造成严重后果"、"造成重大损失"之类的规定,是我国"立法定性又定量"的立法模式以及刑罚与行政处罚二元处罚模式的特殊体现,旨在限制刑罚处罚范围。如果无需处罚过失违规的情形,可以认为罪过形式属于结果型模糊罪过,如丢失枪支不报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如果出于重大公共利益的考虑,值得规制过失违规的情形,罪过形式则为行为与结果型模糊罪过,如污染环境罪、滥用职权罪。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10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污染环境罪法益保护早期化之展开——兼与刘艳红教授商榷 [J].
黄旭巍 .
法学, 2016, (07) :144-151
[3]   论污染环境罪主观面的修正构成解释和适用——兼评2013“两高”对污染环境罪的司法解释 [J].
秦鹏 ;
李国庆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2 (02) :152-159
[4]   污染环境罪的主观心态 [J].
姜文秀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6, 24 (02) :108-117+175
[5]   “明知”未必是“故犯” 论刑法“明知”的罪过形式 [J].
邹兵建 .
中外法学, 2015, 27 (05) :1349-1375
[6]   论我国刑法中的并存罪过现象 [J].
卢有学 ;
吴永辉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5, (05) :68-78
[7]   准抽象危险犯概念之提倡 [J].
陈洪兵 .
法学研究, 2015, 37 (05) :123-138
[8]   污染环境罪实证研究——以中国裁判文书网198份污染环境罪裁判文书为样本 [J].
晋海 ;
王颖芳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6 (04) :13-19
[9]   解释论视野下的污染环境罪 [J].
陈洪兵 .
政治与法律, 2015, (07) :25-37
[10]   论并存罪过 [J].
卢有学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 33 (01) :10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