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未必是“故犯” 论刑法“明知”的罪过形式

被引:32
作者
邹兵建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明知; 故意; 罪过形式; 认知论; 意欲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关于刑法"明知"的罪过形式以及总则"明知"和分则"明知"的关系问题,我国学界大体上存在早期通说、形式区分说以及实质区分说三种观点,但这三种观点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总则"明知"和分则"明知"没有实质性差别,而且"明知"不等于故意。通过语义学的诠释,可知"明知"和"预见"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因而以刑法在且仅在故意定义中使用了"明知"为由主张"明知"即是故意,是不能成立的。从法理上看,"明知"即是故意的观点属于故意本质问题上的认知论,但无论是从立法规定,还是从法教义学原理,抑或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认知论都是不能成立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349 / 1375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风险刑法理论的法教义学批判 [J].
陈兴良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103-127
[2]   刑法分则规定之明知:以表现犯为解释进路 [J].
陈兴良 .
法学家, 2013, (03) :79-96+178
[4]   “风险社会”若干刑法理论问题反思 [J].
张明楷 .
法商研究, 2011, 28 (05) :83-94
[5]   责任主义原则及其例外——立足于客观处罚条件的考察 [J].
梁根林 .
清华法学, 2009, 3 (02) :39-59
[6]   刑法中的“明知”、“应知”与“怀疑”探析 [J].
张少林 ;
刘源 .
政治与法律, 2009, (03) :145-151
[7]   犯罪故意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J].
劳东燕 .
政法论坛, 2009, 27 (01) :82-92
[9]   “应当知道”的刑法界说 [J].
陈兴良 .
法学, 2005, (07) :80-84
[10]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刑事政策学 [J].
梁根林 .
法学, 2004, (02) :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