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特征

被引:21
作者
李世健 [1 ,2 ]
范振华 [1 ,2 ]
任玉芹 [1 ,2 ]
陈大庆 [1 ]
刘绍平 [1 ]
段辛斌 [1 ]
机构
[1] 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2]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周年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于2010年1、4、7和10月对三期蓄水后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江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周年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计8门74属147种,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分别占40.1%、26.5%和20.4%。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O.Müller)、美丽星杆藻(Asteri-one formosa Hass)、克洛脆杆藻(Fragilaria Crowe crisp bar sp.)、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 Desm)、普通等片藻(Ordinary film algae)、具星小环藻(Cyclotella stelligera Cl.et Grun.)、单角盘星藻具空变种(Pediastrum simplex var.duodenarium)、优美胶毛藻(Chaetophora elegans(Roth)Agardh)、小颤藻(O.tenuis)、飞燕角甲藻(Geratium hirundinella)等11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差异较明显,秋季种类数最多,为110种,夏季种类数最少,只有55种。全年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6.11×104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2.26mg/L,夏季生物量最大(4.97mg/L),秋季最小(0.44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22,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27,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值为1.54,四季中春季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最高。通过生物评价得出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处于β-中污带,秋季部分江段出现富营养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长江和三峡库区浮游植物季节变动及其与营养盐和水文条件关系研究.[D].曾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 11
[2]   Does biodiversity of estuarine phytoplankton depend on hydrology? [J].
Ferreira, JG ;
Wolff, WJ ;
Simas, TC ;
Bricker, SB .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5, 187 (04) :513-523
[3]   长江下游江段秋季浮游植物生态指标与理化指标评价 [J].
陈家长 ;
孟顺龙 ;
胡庚东 ;
瞿建宏 ;
吴伟 ;
范立民 ;
宋超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0, (S2) :34-39
[5]   2005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J].
栾青杉 ;
孙军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2) :202-208
[6]   2007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 [J].
孟顺龙 ;
陈家长 ;
范立民 ;
胡庚东 ;
瞿建宏 ;
吴伟 ;
马晓燕 .
湖泊科学, 2009, 21 (06) :845-854
[7]   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J].
陈家长 ;
孟顺龙 ;
尤洋 ;
胡庚东 ;
瞿建宏 ;
吴伟 ;
范立民 ;
马晓燕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4) :1358-1367
[8]   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J].
陈勇 ;
段辛斌 ;
刘绍平 ;
刘明典 ;
王珂 ;
陈大庆 .
淡水渔业, 2009, 39 (01) :10-15
[9]   156m蓄水后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春季浮游植物调查及多样性评价 [J].
郭劲松 ;
陈杰 ;
李哲 ;
方芳 ;
张超 ;
田光 .
环境科学, 2008, (10) :2710-2715
[10]   2004年秋季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J].
柳丽华 ;
左涛 ;
陈瑞盛 ;
王俊 .
海洋水产研究, 2007, (03) :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