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法》第33条之法教义学解释——以法法衔接为中心

被引:32
作者
姚莉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监察法; 刑事诉讼法; 监察证据; 解释立场; 法法衔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1 [行政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法法衔接"的实质是国家监察制度与刑事诉讼制度的衔接,其核心在于证据的衔接。《监察法》在吸收既有经验的基础上将准入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予以扩大,并强调监察取证应与刑事诉讼取证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这不仅符合职务犯罪调查的特点也契合了审判中心主义的理念。但《监察法》的证据规则较《刑事诉讼法》更为粗疏,易引发理解上的歧义与误读。为准确把握《监察法》证据规则,促进"两法"有效衔接,应基于衡平司法价值秩序、贯彻审判中心理念并兼顾职务犯罪调查特性对证据准入资格、监察取证规范、非法证据排除进行深入解读,以期适应"法法衔接"之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论刑事诉讼法与国家监察体制的衔接 [J].
施鹏鹏 ;
马志文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0, (02) :41-51
[2]   论监察调查中的非法证据排除 [J].
龚举文 .
法学评论, 2020, 38 (01) :51-60
[3]   法规范视野下监察与司法程序衔接机制——以《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切入 [J].
董坤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 27 (06) :128-141
[4]   监察调查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规范分析 [J].
艾明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1 (10) :29-38
[5]   非法拘禁型供述排除规则研究 [J].
董坤 .
中国法学, 2019, (05) :213-230
[6]   刑事立案与法律监督 [J].
孙谦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9, (03) :3-15
[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解释性重构——以功能缺陷的实践弥补为目的 [J].
刘大元 .
学术界, 2019, (05) :14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