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鲁东昌邑古元古代BIF铁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讨论
被引:23
作者:
蓝廷广
[1
]
范宏瑞
[1
]
胡芳芳
[1
]
杨奎锋
[1
]
郑小礼
[2
]
张华东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铁矿床;
古元古代;
昌邑;
胶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31 [铁];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昌邑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北地体,为赋存于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变质岩中的条带状铁建造(BIF)铁矿。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以(含)角闪石英磁铁岩为主要矿石,经历了温度高达636℃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铁矿石富SiO2和Fe2O3T(SiO2+Fe2O3T=82.5%~97.7%),含少量Al2O3、MgO和CaO等,显示主要为化学沉积但有少量碎屑或泥质加入的特征。与PAAS相比轻稀土元素亏损、高的Y/Ho比值以及La和Y正异常表明铁矿沉淀于海相环境,而高的Ti/V比值、高Cr、Co和Ni含量以及Eu的正异常表明火山热液的参与,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活动。无明显的Ce负异常表明当时可能存在一个缺氧的大气环境。昌邑铁矿与华北克拉通太古宙BIF相比,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别,但Al2O3、CaO、MgO和K2O含量相对较高,Eu正异常相对较弱,表明其可能形成于具有更多碎屑物质和更少热液参与的浅水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3595 / 3611
页数:1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