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74
作者
凌霄霞 [1 ]
张作林 [1 ]
翟景秋 [2 ]
叶树春 [3 ]
黄见良 [1 ]
机构
[1] 农业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2]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3] 广东省云浮市气象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种植北界; 稻作制度; 生育期;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162 [农业气候];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3 ;
摘要
水稻生产系统是响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农业生态系统之一,本文综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水稻生长季的热量资源增多,辐射资源减少,降水不均一性加大。高温热害、干旱、暴雨和洪涝灾害发生更频繁,这可能降低水、热资源的有效性。气候变化使我国单季稻和双季稻潜在种植边界显著北移,导致单季稻、早稻和晚稻的主要生育期缩短。基于统计模型和水稻生长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的进步,气候变化使单季稻、早稻和晚稻产量下降,但不同稻作区和方法间存在差异。我国水稻生产重心北移、实测生育期延长和产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水稻生产系统通过种植分布调整、品种改良和技术改进来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导致水稻生育期缩短和产量下降,对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仍需加强气候变化影响机制的研究及其在影响评估中的应用,减小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并增加其系统性,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323 / 33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9 条
[21]   Responses of wheat and rice to factorial combinations of ambient and elevated CO2 and temperature in FACE experiments [J].
Cai, Chuang ;
Yin, Xinyou ;
He, Shuaiqi ;
Jiang, Wenyu ;
Si, Chuanfei ;
Struik, Paul C. ;
Luo, Weihong ;
Li, Gang ;
Xie, Yingtian ;
Xiong, Yan ;
Pan, Genxing .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6, 22 (02) :856-874
[22]  
The effect of season-long temperature increases on rice cultivars grown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regions of China .2 Yang Z Y,Zhang Z L,Zhang T,Fahad S,Cui K H,Nie L X,Peng S B,Huang J L. Front Plant Sci . 2017
[23]   中国单季稻种植北界的初步研究 [J].
段居琦 ;
周广胜 .
气象学报, 2012, 70 (05) :1165-1172
[24]   基于统计模型识别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贡献的研究进展 [J].
史文娇 ;
陶福禄 ;
张朝 .
地理学报, 2012, 67 (09) :1213-1222
[25]   中国水稻生产的时空动态分析 [J].
程勇翔 ;
王秀珍 ;
郭建平 ;
赵艳霞 ;
黄敬峰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17) :3473-3485
[26]   东北稻作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与适应 [J].
张卫建 ;
陈金 ;
徐志宇 ;
陈长青 ;
邓艾兴 ;
钱春荣 ;
董文军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 (07) :1265-1273
[27]   中国主要稻作区水稻生产气候资源的时空特征 [J].
姜晓剑 ;
汤亮 ;
刘小军 ;
黄芬 ;
曹卫星 ;
朱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7) :238-245+395
[28]   气候变暖对我国南方水稻可种植区的影响 [J].
宋艳玲 ;
刘波 ;
钟海玲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7 (04) :259-264
[29]   利用作物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发展过程 [J].
秦鹏程 ;
姚凤梅 ;
曹秀霞 ;
张佳华 ;
曹倩 .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 (02) :240-245
[30]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Ⅵ.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的可能影响 [J].
杨晓光 ;
刘志娟 ;
陈阜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08) :1562-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