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北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29
作者
孙国强
郑建京
苏龙
刘兴旺
杨鑫
刘玉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阿尔金走滑断裂带; 构造演化; 裂变径迹年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由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构造环境,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受周边3条巨型断裂带(阿尔金走滑断裂带、南祁连断裂带和昆仑断裂带)的控制和制约,构造演化过程和耦合关系非常复杂。通过利用裂变径迹测年法确定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中生代末期以来主要经历了2次大规模的构造事件,并结合前人对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活动模式的研究和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构造特征的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中生代末期以来发生过2期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分别在白垩纪中期和新近纪早期。这2期构造运动在阿尔金走滑断裂的表现为早期的深部韧性走滑运动和晚期的整体大规模走滑运动;在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表现为深层和表层2套不协调的构造样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揭示 [J].
孙国强 ;
苏龙 ;
王旭红 ;
侯安平 ;
郑建京 .
天然气工业, 2009, 29 (02) :27-31+131
[2]   压(扭)性动力学环境下动力机制转换与板内沉降坳陷形成 [J].
郑建京 ;
苏龙 ;
刘兴旺 ;
杨鑫 ;
孙国强 ;
张顺存 ;
刘玉虎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33 (01) :105-111
[3]   关于压陷型沉降拗陷盆地的讨论——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J].
孙国强 ;
郑建京 ;
胡慧芳 ;
张道伟 ;
徐自远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4) :395-400
[4]   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古近系—新近系R_o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J].
钟建华 ;
郭泽清 ;
杨树锋 ;
刘卫红 ;
陈汉林 ;
黄立功 ;
刘云田 ;
江波 ;
张永庶 .
地质学报, 2004, (03) :407-415
[5]   蒙甘青宁地区侏罗纪开合盆山构造格局及原型盆地沉积特征 [J].
左国朝 ;
刘义科 ;
李相博 .
地质通报, 2004, (03) :261-271
[6]   阿尔金断裂带研究进展 [J].
任收麦 ;
葛肖虹 ;
刘永江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3) :386-391
[7]   晚中生代以来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模式 [J].
刘永江 ;
葛肖虹 ;
叶慧文 ;
刘俊来 ;
N.Franz ;
J.Genser ;
潘宏勋 ;
任收麦 .
地球学报, 2001, (01) :23-28
[8]   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原型分析 [J].
陈发景 ;
汪新文 .
地学前缘, 2000, (04) :459-469
[9]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的构造-热演化研究附视频 [J].
邱楠生 ;
顾先觉 ;
丁丽华 ;
陈刚 ;
杨乾政 .
地质科学, 2000, (04) :456-464
[10]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与演化特征 [J].
靳久强 ;
赵文智 ;
薛良清 ;
孟庆任 .
地质论评, 1999, (01) :9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