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揭示

被引:14
作者
孙国强 [1 ,2 ]
苏龙 [1 ,2 ]
王旭红 [3 ]
侯安平 [3 ]
郑建京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不详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磷灰石裂变径迹; 锆石裂变径迹; 构造热事件; 期次; 发生时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裂变径迹技术在研究沉积盆地的热历史、山脉的隆升速率、沉积盆地的物源分析、构造抬升及热演化以及测定活动断层的活动年龄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用该方法来研究构造运动—热事件期次和发生时间的则很少。为此,采用该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学过程。实验样品采自柴达木盆地西部11口钻井的岩心,所选样品均位于渐新统顶部和中新统底部地层。对样品中的磷灰石和锆石矿物进行年龄测定后发现,磷灰石的测定年龄在距今8~13Ma之间,与地层的年龄一致;而锆石的测定年龄在距今45~150Ma之间。通过分析磷灰石和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得出结论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中生代末期以来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构造事件,分别发生在距今60~100Ma之间和距今35Ma以来,对应着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燕山运动以来的主要构造运动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131 +131-1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 [1] 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阿尔泰青河地区地质热历史
    保增宽
    袁万明
    董金泉
    高绍凯
    [J]. 核技术, 2005, (09) : 722 - 725
  • [2] 云开地块中新生代隆升剥露作用的裂变径迹研究
    李小明
    王岳军
    谭凯旋
    彭头平
    [J]. 科学通报, 2005, (06) : 577 - 583
  • [3]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的热历史
    李慧莉
    邱楠生
    金之钧
    [J]. 地质科学, 2005, (01) : 129 - 132
  • [4] 六盘山盆地热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郑德文
    张培震
    万景林
    袁道阳
    张广良
    李传友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1) : 157 - 164
  • [5] 吐鲁番-哈密盆地中新生代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朱文斌
    万景林
    舒良树
    孙岩
    王锋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10) : 115 - 119
  • [6] 关于压陷型沉降拗陷盆地的讨论——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孙国强
    郑建京
    胡慧芳
    张道伟
    徐自远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4) : 395 - 400
  • [7] 裂变径迹研究构造抬升应用实例
    陈安定
    万景林
    郭彤楼
    [J]. 石油学报, 2004, (04) : 29 - 32
  • [8] 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古近系—新近系R_o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
    钟建华
    郭泽清
    杨树锋
    刘卫红
    陈汉林
    黄立功
    刘云田
    江波
    张永庶
    [J]. 地质学报, 2004, (03) : 407 - 415
  • [9]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
    柏道远
    贾宝华
    王先辉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4, (01) : 35 - 40
  • [10] 东昆仑隆升作用的裂变径迹研究
    袁万明
    张雪亭
    董金泉
    汤云晖
    王世成
    [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4, (02) : 166 -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