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24
作者
郝毅
周进高
张建勇
倪超
谷明峰
辛勇光
机构
[1]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北部; 中二叠统; 栖霞组; 白云岩储层; 控制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北部钻井岩心及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为基础,以微区多参数实验分析数据为依据,对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类型主要为结晶型白云岩及残余颗粒型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孔、溶蚀孔洞以及裂缝。白云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到沉积微相、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晚期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以及构造作用等因素控制。其中浅滩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的环境基础;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保存的重要条件;溶蚀作用及构造裂缝是储层改善的关键因素;而晚期白云石的生成则对储集空间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川西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分布与成因探讨 [J].
袁浩 ;
尹富平 ;
杨巍 ;
张廷山 .
四川地质学报, 2010, 30 (04) :386-389
[2]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J].
胡明毅 ;
魏国齐 ;
胡忠贵 ;
杨威 ;
胡九珍 ;
刘满仓 ;
吴联钱 ;
向娟 .
古地理学报, 2010, 12 (05) :515-526
[3]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体系 [J].
魏国齐 ;
杨威 ;
朱永刚 ;
金惠 ;
李跃纲 ;
施振生 ;
沈珏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4) :442-448
[4]   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天然气勘探 [J].
陈宗清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3) :325-334
[5]   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有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蒋志斌 ;
王兴志 ;
曾德铭 ;
鲁铁梅 ;
王保全 ;
张金友 .
中国地质, 2009, 36 (01) :101-109
[6]   龙门山北段二叠系栖霞组二段白云岩储层特征 [J].
徐世琦 ;
周建文 ;
曾庆 ;
李毅 ;
张光荣 ;
胡恒智 .
天然气工业, 2005, (S1) :59-61+6
[7]   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领域 [J].
魏国齐 ;
刘德来 ;
张林 ;
杨威 ;
金惠 ;
吴世祥 ;
沈珏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4) :437-442
[8]   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研究 [J].
石新 ;
王兴志 ;
张帆 ;
李耀刚 ;
杨跃明 ;
朱永刚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2) :13-16+4
[9]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沉积相及其勘探潜力区研究 [J].
黄先平 ;
杨天泉 ;
张红梅 .
天然气工业, 2004, (01) :10-12+101
[10]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二叠统细-粗晶自云岩成因探讨 [J].
何幼斌,冯增昭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6, (04)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