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郊区PM2.5和PM10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被引:20
作者
方宏达 [1 ,2 ,3 ]
陈锦芳 [1 ,2 ,3 ]
段金明 [2 ,3 ]
陈进生 [1 ]
林清杰 [2 ,3 ]
陈少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 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3] 集美大学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PM2.5; PM10; 重金属; 形态特征; 生物可利用;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5.11.018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开展气溶胶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有利于探析大气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进一步评估大气重金属的环境和健康毒理效应。基于此,该研究采用BCR连续提取法结合ICP-MS测定了厦门市集美区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为期1年的PM2.5、PM2.5~10(粒径大小在2.5~10μm之间的颗粒物)及其中不同形态金属Al、Cr、Mn、Ni、Cu、Zn、As、Cd、Pb的含量。结果发现集美区PM2.5、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0.52±20.48)和(82.48±22.42)μg·m-3,PM2.5/PM10比值稳定在40%70%之间,二者的质量浓度和比值均呈现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季节变化趋势。重金属形态特征结果显示集美区PM2.5、PM2.5~10中的Al、Cr、As的存在形态以残渣态为主;金属Ni、Cu、Zn、Cd、Pb则大量存在于弱酸提取态中,其来源受人为影响显著。这些金属中Pb和Cd的富集系数(EF)和生物利用有效系数(K)最高,易迁移进入生物体内,毒性危害高。生物有效性和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溶胶粒径的减小,非残渣态的重金属含量增高,K值变大,可迁移转化能力增强,说明PM2.5中的重金属对生物的毒性高于PM2.5~10中的,该现象应引起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872 / 18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行为与环境质量[M]. 科学出版社 , 陈怀满等著, 2002
[12]  
Residence time of tropospheric aerosols in association with radioactive nuclides[J] . C. Papastefanou.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 2005 (1)
[13]  
Total and water-soluble trace metal content of urban background PM 10 , PM 2.5 and black smoke in Edinburgh, UK[J] . Mathew R. Heal,Leon R. Hibbs,Raymond M. Agius,Iain J. Beverland.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4 (8)
[14]   乌鲁木齐市大气PM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和富集特征 [J].
王文全 ;
孙龙仁 ;
吐尔逊吐尔洪 ;
艾克拜尔伊拉洪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 (05) :23-27
[15]   大气颗粒物致细胞损伤效应的分子机制 [J].
李译 ;
宋伦 ;
袁胜涛 .
生物技术通讯, 2012, 23 (04) :617-620
[16]   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 [J].
冯茜丹 ;
党志 ;
吕玄文 ;
明彩兵 ;
童英林 ;
李静华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Z1) (Z1) :1048-1052
[17]   长沙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其源解析 [J].
陈琳 ;
翟云波 ;
杨芳 ;
何益得 ;
彭文锋 ;
付宗敏 .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 (09) :2083-2087
[18]   杭州市大气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J].
包贞 ;
冯银厂 ;
焦荔 ;
洪盛茂 ;
刘文高 .
中国环境监测, 2010, 26 (02) :44-48
[19]   乌鲁木齐市夏季大气PM10、PM2.5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J].
孙龙仁 ;
郑春霞 ;
王文全 ;
牛玲 .
天津农业科学, 2009, (02) :37-41
[20]   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中水溶性离子及元素分析 [J].
崔蓉 ;
郭新彪 ;
邓芙蓉 ;
刘红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04) :29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