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河南省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时期古地理特征
被引:20
作者:
陈守民
[1
]
张璐
[2
]
胡斌
[2
,3
]
宋慧波
[2
,3
]
刘顺喜
[2
,3
]
机构:
[1]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2]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沉积相;
本溪组;
上石炭统—下二叠统;
河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河南省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本溪组沉积主要形成于陆表海环境,发育了一套以含铁矿和铝土矿的铁铝质泥岩为特色的潟湖相,间有潮坪、碳酸盐岩局限台地及砂坝(障壁岛)相沉积。基于地层厚度、碳酸盐岩厚度和砂岩含量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指相化石、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组合类型,可划分出4种岩相区,包括滨岸潟湖泥岩相区,潟湖—潮坪砂岩、泥岩相区,局限台地碳酸盐岩、碎屑岩相区和砂坝(障壁岛)碎屑岩相区。当时沉积古地理特征表现为:豫西南为伏牛古陆,豫西为中条古陆,受该两条古陆的控制,沉积区域呈向东撒开的扇形;总体地势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中部有一较大水下隆起区;海水从南东和北东方向侵入河南并逐渐向西延伸;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侧的中条古陆;沉积最大厚度区位于豫北和豫东两大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8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