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遗体在民法教义学体系中的地位——兼谈民法总则相关条文的立法建议

被引:8
作者
申卫星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遗体; 民法概念体系; 遗体亦为物; 遗体所有权; 民法教义学;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6.06.013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关于遗体的法律属性并未形成一致见解。在法教义学体系中,遗体应当被评价为民法中的"物"。民法总则应在立法上对此予以明确,但不宜采用法律拟制的技术,否则不仅相关条文之间存在矛盾,民法中"物"的概念也将失去其应有的开放性。民法总则中应规定,"遗体亦为物"。进而,作为民法中的"物",遗体应成为所有权的客体。同时,遗体所蕴含的伦理道德等因素使遗体之上的权益呈现出所有权与人格利益的双重构造,遗体所有权在内容上应受很大限制。民法总则应在反面通过"死者生前意愿"和"公序良俗"对遗体所有权进行限制的同时,从正面对遗体所有权的管理、祭祀、埋葬和捐献等权能予以明确列举。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74+180 +18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法教义学的基本立场 [J].
雷磊 .
中外法学, 2015, 27 (01) :198-223
[2]   民法典的规范表达研究 [J].
耿林 .
清华法学, 2014, 8 (06) :64-80
[3]   身后损害的法律拟制——穿越生死线的民法机理 [J].
税兵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6) :95-108+222
[4]   民法的人文关怀 [J].
王利明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49-165+223
[5]   遗体安葬权的法律分析 [J].
李富成 .
法学杂志, 2005, (06) :99-102
[6]   论尸体的法律属性及其处置规则 [J].
杨立新 ;
曹艳春 .
法学家, 2005, (04) :76-83
[7]   论尸体侵害与尸体的法律保护 [J].
孟奇勋 ;
杨成亮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S1) :46-47
[8]   论人体器官移植的现代民法理论基础 [J].
余能斌 ;
涂文 .
中国法学, 2003, (06) :56-64
[9]   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 [J].
葛云松 .
比较法研究, 2002, (04) :22-34
[10]   论尸体的民法属性及保护 [J].
丁东兴 .
当代法学, 2002, (02)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