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凹陷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其与油藏分布的关系

被引:18
作者
赵利杰 [1 ]
蒋有录 [1 ]
刘华 [1 ]
范炳达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盆地模拟; 烃源岩; 成熟度; 生烃史; 油藏分布; 饶阳凹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2.04.00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饶阳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之一,主要发育沙三段上亚段和沙一段下亚段2套主力烃源岩,分布于马西、任西、河间—肃宁及饶南4个洼陷。选取研究区44口探井,利用Basinmod盆地模拟软件,结合地层展布、地温梯度及东营组剥蚀厚度等资料,研究了沙三段上亚段和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成熟度平面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饶阳凹陷不同洼陷、不同构造带各套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河间—肃宁洼陷热演化程度最高,其沙三段上亚段烃源岩在东营组沉积末期进入生烃门限,馆陶组沉积末期进入生烃高峰,现已进入伴生气阶段; 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在馆陶组沉积初期进入生烃门限,明化镇组沉积中期至今均处于成熟油阶段。而杨武寨—武强地区由于东营组遭受严重剥蚀,沙三段上亚段烃源岩自明化镇组沉积中期至今均处于低熟油阶段,沙一段下亚段烃源岩至今未进入生烃门限。凹陷内的油藏围绕生油洼陷中心呈环带状分布,不同构造单元或区带、不同勘探层系油气富集程度与距油源远近具有密切关系,越靠近生油洼陷,油气富集程度越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111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D].徐昊清.中国石油大学.2009, 03
[2]   太古宇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以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法哈牛—曹台地区为例 [J].
李军生 ;
庞雄奇 ;
宁金华 ;
初振淼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4) :17-19+23+112
[3]   构造抬升剥蚀与异常压力形成 [J].
包友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6) :684-688+691
[4]   富油凹陷不同洼陷烃源岩的热演化及生烃特征差异性 [J].
蒋有录 ;
卓勤功 ;
谈玉明 ;
鲁雪松 .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05) :500-505
[5]   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J].
赵力民 ;
赵贤正 ;
刘井旺 ;
王少春 ;
任文博 .
石油学报, 2009, 30 (04) :492-497+505
[6]   中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评价与潜力分析 [J].
高林 ;
周雁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3) :30-33+114
[7]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研究 [J].
刘成林 ;
金惠 ;
高嘉玉 ;
刘人和 ;
朱杰 ;
范柏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1) :1-4+111
[8]   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烃源岩再认识与资源潜力分析 [J].
王建 ;
马顺平 ;
罗强 ;
国建英 ;
崔周旗 .
石油学报, 2009, 30 (01) :51-55
[9]   地层抬升剥蚀对油气成藏的促进作用 [J].
田丰华 ;
姜振学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37-40+13
[10]   东濮凹陷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估算及其意义 [J].
鲁雪松 ;
蒋有录 ;
常振恒 ;
武晓玲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2)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