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岩油藏流动单元渗流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为例

被引:14
作者
刘仁静 [1 ]
刘慧卿 [1 ]
李秀生 [1 ]
高建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剩余油分布; 砾岩油藏; 相对渗透率曲线; 克拉玛依油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9.01.010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渗流系数、存储系数和夹层密度等参数将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分为Ⅰ,Ⅱ,Ⅲ和Ⅳ类流动单元,并详细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孔隙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及渗流能力特征。按流动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渗流特征,从Ⅰ到Ⅳ类流动单元,毛细管压力曲线阀压不断增加,进汞曲线平缓段不断变短,最小润湿相饱和度大幅上升,残余油时水相相对渗透率不断下降,渗流能力不断下降;剩余油分布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密切相关,Ⅰ类流动单元水淹严重,Ⅱ和Ⅲ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分布的相对富集区,Ⅳ类流动单元水淹较弱,但剩余油储量低。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113 +1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及其应用 [J].
张继成 ;
宋考平 .
石油学报, 2007, (04) :104-107
[2]   雁107砾岩油藏储集类型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J].
赵书怀 ;
吕翠艳 ;
毛琼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3) :71-74+11
[3]   储层动态流动单元研究——以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为例 [J].
李海燕 ;
彭仕宓 ;
刘风喜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2) :67-70+115
[4]   利用毛管压力曲线分形分维方法研究流动单元 [J].
师永民 ;
张玉广 ;
何勇 ;
郑海飞 ;
吕文忠 ;
郑红军 .
地学前缘, 2006, (03) :129-134
[5]   高含水油田流动单元定量研究方法——以双河油田为例 [J].
李祖兵 ;
彦其彬 ;
罗明高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27-29+105
[6]   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标准的探讨 [J].
高博禹 ;
彭仕宓 ;
龚宏杰 ;
岳湘安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5, (01) :85-89
[7]   蒙古林砾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 [J].
肖伟 ;
刘震 ;
曲志浩 ;
李继红 ;
杨亚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76-78
[8]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3, (03) :52-55
[9]   低渗透砂砾岩油层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态及其变化特征 [J].
崔浩哲 ;
姚光庆 ;
周锋德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1) :88-91
[10]   流动单元研究进展 [J].
刘吉余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3) :3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