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龙羊峡形成的初步认识

被引:20
作者
赵振明
刘百篪
机构
[1]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陕西西安
[3] 甘肃兰州
关键词
共和盆地; 溯源侵蚀; 抬升幅度; 流水下切; 龙羊峡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从地貌和新构造的角度实际考察了龙羊峡,建立了共和盆地和龙羊峡地区构造抬升和变形的几何模型。根据模型笔者认为,黄河溯源侵蚀到达贵德盆地之后,龙羊峡西段由海拔3000m的夷平面封闭共和古湖,共和盆地周围的水体流向共和古湖;峡谷东段拉吉玛、罗汉堂地区已进行溯源侵蚀,水体向东流向贵得盆地。共和运动发生时,共和盆地作为一个完整的次级刚性活动块体被向东挤出和向东南微量顺时针旋转,同时,盆地的西端垂直构造抬升的幅度大于东端,共和古湖的水体重心向东偏移,水面越过海拔3000m的夷平面,向东流向贵德盆地,流水作用在两个盆地之间快速下切形成现今的龙羊峡。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青海鄂拉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所反映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变形机制 [J].
袁道阳 ;
张培震 ;
刘小龙 ;
刘百篪 ;
郑文俊 ;
何文贵 .
地学前缘, 2004, (04) :393-402
[2]   青海共和至甘肃兰州黄河河谷地貌的形成与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的关系 [J].
赵振明 ;
刘百篪 .
西北地质, 2003, (02) :1-12
[3]   地壳介质的流变性与孕震模型 [J].
张国民 ;
李丽 .
地震地质, 2003, (01) :1-10
[4]   黄河中上游阶地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第四纪构造活动的反映 [J].
刘百篪 ;
刘小凤 ;
袁道阳 ;
郑文俊 ;
郭华 ;
曹娟娟 .
地震地质, 2003, (01) :133-145
[5]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北缘构造变形和剥蚀变化及其与山脉隆升关系 [J].
马钦忠 ;
李吉均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1) :27-34
[6]   青藏块体东北缘水平应变场与构造变形分析 [J].
江在森 ;
马宗晋 ;
张希 ;
陈兵 ;
胡亚轩 ;
王双绪 ;
陈文胜 .
地震地质, 2001, (03) :337-345
[7]   青藏高原东北缘晚第四纪块体划分与运动态势研究 [J].
虢顺民 ;
江在森 ;
张崇立 .
地震地质, 2000, (03) :219-231
[8]   青海湖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形成演化 [J].
边千韬 ;
刘嘉麒 ;
罗小全 ;
肖举乐 .
地震地质, 2000, (01) :20-26
[9]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10]   龙羊峡周围地区地壳应力场及地震危险性探讨 [J].
夏玉胜,孙洪斌,崔鲁辉,常振广 .
高原地震, 1994, (04) :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