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西部地区中—晚奥陶世克里摩里期—乌拉力克期岩相古地理

被引:37
作者
马占荣 [1 ,2 ]
白海峰 [1 ,2 ]
刘宝宪 [1 ,2 ]
王红伟 [1 ,2 ]
陈调胜 [1 ,2 ]
机构
[1]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西部; 钙质角砾岩; 碎屑流; 岩相古地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中奥陶世克里摩里期,鄂尔多斯西部地区为镶边陆架的碳酸盐岩台地,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缘斜坡—斜坡脚、广海陆棚和深水海槽相带,从浅水区经由碎屑流搬运来的块状钙质角砾岩在台缘斜坡—斜坡脚相带集中堆积,形成厚度不等的透镜体夹于正常深水灰泥石灰岩和泥岩中。乌拉力克期发生较大规模构造运动,盆地东部整体抬升,西部边缘发生裂陷,沉积范围以同生正断层为界,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沉积环境演变为相对闭塞的深水斜坡—盆地,沉积一套富含笔石的泥页岩地层,并不时有陆源克里摩里组垮塌的石灰岩沉积物被带入盆地,形成数量不等的多套角砾岩夹层。
引用
收藏
页码:751 / 76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J].
李文厚 ;
陈强 ;
李智超 ;
王若谷 ;
王妍 ;
马瑶 .
古地理学报, 2012, 14 (01) :85-100
[2]   鄂尔多斯奥陶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J].
陈强 ;
张慧元 ;
李文厚 ;
郝松立 ;
刘卓 .
古地理学报, 2012, 14 (01) :117-124
[3]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目标区分析 [J].
王红伟 ;
刘宝宪 ;
毕明波 ;
马占荣 ;
李磊 ;
李燕 .
现代地质, 2011, 25 (05) :917-924
[4]   重新认识鄂尔多斯南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 [J].
董兆雄 ;
姚泾利 ;
孙六一 ;
包洪平 ;
王红伟 ;
何江 ;
范鹏 .
中国地质, 2010, 37 (05) :1327-1335
[5]   贺兰山中南段米钵山组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分析 [J].
黄喜峰 ;
钱壮志 ;
逯东霞 ;
吴文奎 ;
陆彦俊 ;
白生明 .
沉积学报, 2010, 28 (03) :426-433
[6]   鄂尔多斯地区西部和南部奥陶纪海槽边缘沉积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潜力分析 [J].
杨华 ;
付金华 ;
包洪平 .
海相油气地质, 2010, 15 (02) :1-13
[7]   宁夏香山—青龙山地区奥陶纪地层格架分析 [J].
吕昌国 ;
白生明 ;
张玲燕 ;
李红霞 .
西北地质, 2009, 42 (04) :76-83
[8]   米钵山组复理石中的内潮汐沉积 [J].
丁海军 ;
孟祥化 ;
葛铭 .
安徽地质, 2008, 18 (04) :241-247
[9]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平凉组烃源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陈孟晋 ;
宁宁 ;
胡国艺 ;
李剑 .
科学通报, 2007, (S1) :78-85
[10]   构造复原技术在前陆冲断带岩相古地理重建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古生代为例 [J].
汪泽成 ;
赵文智 ;
陈孟晋 ;
殷积峰 ;
王超勇 .
现代地质, 2005, (03) :38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