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流动人口扩散格局及驱动机制

被引:4
作者
赵美风 [1 ]
汪德根 [2 ]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核-边扩散”格局; 北京城区;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9.11.006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基于街道/乡镇尺度人口普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从规模、占比、密度和集聚度等4个层面分析北京城区流动人口扩散特征,并揭示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 2000~2010年北京城区流动人口规模和密度增加,但流动人口占常住总人口比重和流动人口空间集聚度下降,流动人口呈现明显的空间扩散态势。(2)北京城区流动人口呈"核-边扩散"格局,城市核心区流动人口规模、密度、占比和空间集聚度不断下降,城市边缘区流动人口规模、密度、占比和空间集聚度逐步上升。(3)北京城区流动人口的"核-边扩散"格局是经济因素的直接推动、城建因素的间接推动、交通因素的硬性诱导、制度因素的软性诱导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729 / 17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北京市城区扩展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J].
邓羽 ;
司月芳 .
地理研究, 2015, 34 (12) :2247-2256
[2]   国内外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特征与效应比较研究 [J].
赵美风 ;
刘盛和 ;
戚伟 .
城市规划, 2015, 39 (12) :19-27
[3]   2000-2010年特大城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市为例 [J].
周婕 ;
罗逍 ;
谢波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6) :56-62
[4]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J].
韩会然 ;
杨成凤 ;
宋金平 .
经济地理, 2015, 35 (05) :148-154+197
[5]   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 [J].
刘涛 ;
齐元静 ;
曹广忠 .
地理学报, 2015, 70 (04) :567-581
[6]   北京市人户分离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易成栋 ;
高菠阳 ;
黄友琴 .
中国人口科学, 2014, (01) :33-43+126
[7]   北京地铁13号线对旅客时间可达性影响的研究 [J].
李蕴雄 ;
戴特奇 ;
张玉韩 ;
钟岳志 ;
巫小芳 .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3, 35 (10) :42-47
[8]   北京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体研究——唐家岭现象及其延续 [J].
顾朝林 ;
盛明洁 .
人文地理, 2012, 27 (05) :20-24+103
[9]   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J].
包书月 ;
张宝秀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 (02) :74-78
[10]   城中村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及原因——以深圳特区为例 [J].
仝德 ;
冯长春 ;
邓金杰 .
地理研究, 2011, 30 (03) :437-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