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模型

被引:18
作者
王天源 [1 ]
修建龙 [2 ,3 ]
黄立信 [2 ,3 ]
毕永强 [1 ]
齐义彬 [4 ]
从拯民 [5 ]
俞理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学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三次采油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不详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 数学模型; 模拟器; 预测; 敏感性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分析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建立了能反映微生物驱油过程的三维三相(油、气、水)四组分数学模型,模型中的组分有微生物、营养物、溶解氧以及代谢产物(生物表面活性剂)。模型分析了对流、扩散、微生物生长和死亡、趋化性、营养物消耗、代谢产物生成、各组分吸附和微生物解吸附等特性,并考虑了微生物吸附造成渗透率下降、代谢产物降低原油黏度和油-水界面张力等性质。进一步根据数学模型研制了对应的模拟器,在给定参数条件下,对微生物驱油效果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最大比生长速率、微生物吸附常数、趋化性系数以及代谢产物得率对微生物驱油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龙虎泡油田微生物驱油评价实验 [J].
毕永强 ;
伊丽娜 ;
齐义彬 ;
王天源 ;
黄立信 ;
俞理 .
科技导报, 2015, 33 (09) :50-53
[2]   高温高压条件下油藏内源微生物微观驱油机理 [J].
朱维耀 ;
夏小雪 ;
郭省学 ;
李娟 ;
宋智勇 ;
曲国辉 .
石油学报, 2014, 35 (03) :528-535
[3]   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 [J].
乐建君 ;
刘芳 ;
张继元 ;
柏璐璐 ;
王蕊 ;
刘晓波 ;
侯兆伟 ;
伍晓林 .
石油学报, 2014, 35 (01) :99-106
[4]   油藏数值模拟中BILU0-GMRES方法的应用 [J].
王宝华 ;
吴淑红 ;
李巧云 ;
李小波 ;
李华 .
石油学报, 2013, 34 (05) :954-958
[5]   铜绿假单胞菌WJ-1降解原油特性 [J].
夏文杰 ;
董汉平 ;
俞理 ;
黄立信 .
化工学报, 2011, 62 (07) :2013-2019
[6]   微生物采油数学模型发展现状 [J].
谷建伟 ;
姜汉桥 ;
王增林 ;
王学忠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4) :5-7+5
[7]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理论模型 [J].
雷光伦 ;
陈月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3) :47-49+112
[8]   微生物水驱传输组分模型模拟器 [J].
朱维耀 ;
杨正明 ;
迟砾 ;
孙玉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3) :44-46+111
[9]  
内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研究[D]. 修建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011
[10]  
多孔介质污染物迁移动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洪涛,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