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半干旱区退耕地紫花苜蓿生长特性与土壤水分生态效应
被引:24
作者:
程积民
[1
,2
]
程杰
[1
]
高阳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地上生物量;
土壤水分;
土壤干层;
半干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S541.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90503 ;
0909 ;
摘要:
本文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20年生紫花苜蓿(Meducagi sativaL.)生长变化特征与土壤水分的消耗与恢复过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不同生长阶段生产力差异较大,年生长的6-8月份,即在水热同步条件下,紫花苜蓿形成较高地上生物量,为年生长的盛期,但土壤水分消耗过度,降至年最低点;紫花苜蓿产草量不同生长年限均达极显著差异,在山地、塬地和川地3种立地条件下均呈规律性变化特征,即在生长的4~8年间,3种立地条件下紫花苜蓿均为旺盛生长阶段,第10年土壤含水量降到最低,土壤干层厚度高达300~720 cm,土壤水分严重亏缺;10年后随紫花苜蓿的基本衰败,土壤水分开始缓慢恢复;第15~20年,3种立地类型500 cm土层以上土壤水分可恢复到接近种植前的土壤含水量,而500 cm以下土壤通体干燥化严重,水分恢复极为缓慢,且恢复难度较大。因而,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紫花苜蓿适宜生长年限应为8~10年,第4~8年为苜蓿生长的高峰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65 / 569+576
+57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