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被引:43
作者
孟维伟 [1 ,2 ]
王东 [1 ]
于振文 [1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山东省无棣县农业局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氮代谢相关酶活性; 蛋白质品质; 氮肥农学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分别设置N 0、96、168、240、276kg/hm25个施氮量处理和0、96、168、240 kg/hm2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两年度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公顷穗数、穗粒数、蛋白质含量、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升高;继续增加施氮量子粒产量显著降低,公顷穗数、穗粒数、蛋白质产量降低或无显著差异。其中2004~2005年生长季,在0~168 kg/hm2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开花21d后的旗叶內肽酶(EP)活性、旗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子粒醇溶蛋白含量、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含量、HMW-GS/LMW-GS比值、子粒蛋白质含量、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子粒产量均显著升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继续增加施氮量至240 kg/hm2,GS活性无显著变化,但开花21 d后的EP活性、ω-醇溶蛋白、α-醇溶蛋白、HMW-GS、LMW-GS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仍显著提高,面团稳定时间继续延长,子粒产量显著降低。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提高开花后旗叶GS活性和灌浆后期旗叶EP活性,有利于HMW-GS和LMW-GS的积累及HMW-GS/LMW-GS比值的提高。适量施氮不仅提高了子粒灌浆所需氮源的供给能力,而且显著增加公顷穗数和穗粒数,扩大了单位面积库容,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氮素和光合产物在子粒中的贮存,这是适量施氮实现子粒品质和产量同步提高的生理原因。本试验条件下高产优质高效的施氮量为168~240 kg/hm2。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蛋白质及组分的影响 [J].
程兵 ;
王珏 ;
殷允春 ;
王月福 ;
杜金哲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7 (04) :289-292
[2]   氮素形态对专用小麦旗叶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和产量的影响 [J].
赵鹏 ;
何建国 ;
熊淑萍 ;
马新明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0, 15 (03) :29-34
[3]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子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J].
石玉 ;
张永丽 ;
于振文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1) :33-40
[4]   水氮互作下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的关系 [J].
孙永健 ;
孙园园 ;
李旭毅 ;
郭翔 ;
马均 .
作物学报, 2009, 35 (11) :2055-2063
[5]   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张耀兰 ;
曹承富 ;
杜世州 ;
赵竹 ;
乔玉强 ;
刘永华 ;
张四华 .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 (04) :652-657
[6]   施氮量和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J].
赵广才 ;
常旭虹 ;
杨玉双 ;
李姗姗 ;
丰明 ;
丁玉萍 ;
王秀红 ;
张铁恒 .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02) :294-298
[7]   磷氮配施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和面团特性的影响 [J].
付国占 ;
严美玲 ;
蔡瑞国 ;
贾秀领 ;
田雷 ;
曹鸿鸣 ;
王振林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6) :1640-1648
[8]   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J].
赵辉 ;
荆奇 ;
戴廷波 ;
姜东 ;
曹卫星 .
作物学报, 2007, (12) :2021-2027
[9]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J].
赵广才 ;
常旭虹 ;
刘利华 ;
杨玉双 ;
池忠志 ;
杨丽珍 ;
李振华 .
作物学报, 2006, (05) :723-727
[10]   不同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及相关酶活性研究 [J].
王小燕 ;
于振文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10) :1980-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