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东段高寒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46
作者
赵锦梅 [1 ]
张德罡 [2 ]
刘长仲 [2 ]
徐长林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关键词
土壤性状; 土地利用方式; 高寒地区; 祁连山东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1 [土壤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祁连山东段是典型的高寒地区,自然环境脆弱而敏感,探讨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有助于高寒地区土地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在实验区内选取了天然草地(NG)、退耕自然恢复地(NRAC)、坡耕地(SC)和人工草地(SG)4种土地利用方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差异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NG>SG>NRAC>SC;土壤容重表现为:NRAC>SG>SC>NG;土壤紧实度表现为:SC>SG>NRAC>NG;总孔隙度为NG>SC>SG>NRAC。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NG有机质含量(116.438 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NRAC土壤有机质含量(28.541 g/kg)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全N含量NG最大;SC全P和全K含量最大;NG土壤速效N、P、K含量均最高。研究表明,NG在保持和维护土壤性状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SC和SG土壤性状相对较差;退耕4 a的NRAC土壤性状仍然较差,反映出在高寒地区土壤生态系统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在自然条件下较难恢复,恢复所需时间也较长。
引用
收藏
页码:548 / 5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土地利用对陕北水土流失区土壤有机碳、水分的影响 [J].
张晓霞 ;
李占斌 ;
李鹏 ;
尹娜 ;
穆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1, (03) :131-134
[2]   土地利用对崇明岛围垦区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J].
张容娟 ;
布乃顺 ;
崔军 ;
方长明 .
生态学报, 2010, 30 (24) :6698-6706
[3]   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J].
刘任涛 ;
赵哈林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9) :2079-2084
[4]   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J].
杨智杰 ;
崔纪超 ;
谢锦升 ;
陈光水 ;
杨玉盛 .
地理科学, 2010, 30 (03) :475-480
[5]  
岩性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桂西北喀斯特土壤肥力的影响[J]. 杨珊,何寻阳,苏以荣,张伟,王克林.应用生态学报. 2010(06)
[6]   泸沽湖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孔红梅 ;
刘峰 ;
田野 ;
严岩 ;
董仁才 ;
刘建昌 ;
邓红兵 .
生态学报, 2010, 30 (09) :2515-2518
[7]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地力变化和水土流失状况研究 [J].
李品荣 ;
孟广涛 ;
李国昌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9, (03) :95-99
[8]   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含量状况 [J].
李东 ;
王子芳 ;
郑杰炳 ;
高明 .
土壤通报, 2009, 40 (02) :310-314
[9]   不同放牧强度对肃北高寒草原土壤肥力的影响 [J].
杨红善 ;
那巴特尔 ;
周学辉 ;
苗小林 ;
苏晓春 ;
常根柱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1) :150-153
[10]   黄土高原六道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力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J].
刘春利 ;
邵明安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8, (11) :2400-2407